文档介绍:语文教学要慎用信息技术开阳县永温万达小学刘仕文【摘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以其声情并茂的绝对优势受到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事实上,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语文教学应慎用信息技术。【关键词】语文教学慎用信息技术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以其声情并茂、化抽象为形象,承载信息量大,不受时空限制等诸多优势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受到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青睐,不少人撰文称赞,多方寻找、论证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种种优势,这里不再议论。就语文学科而言,笔者经过实践和思考,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并非能收到理想中的那么多效果,尤其是中高年级以上的语文教学要慎用信息技术。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表现形式主要就是图片,视频、音频这三种。这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学生和太过抽象的理科知识点来说,无疑会让很多的问题引刃而解,但对中高年级以上的语文教学来说效果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理想。反而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影响学生注意能力的培养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事实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图片、声音、视频一出现,学生便会一片惊呼,课堂教学似乎呈现出空前的激情……笔者看过许多课堂,自己也多次尝试,但在感受完这些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而回到文本的时候,情况往往会大打折扣,甚至还常常出现学生的思维回不到文本或短时间内回不到文本的现象,语文的味道也慢慢地淡去了。仔细想来,这也难为学生了,那么精美的图片,那么优美动听的声音,那么扣人心弦的视频,确实比文本的吸引力强得多,学生没理由不激动、没理由不惊呼、没理由不回味。但遗憾的是,这些激情也好,惊呼也罢,都不是为文本美妙的语言而喝彩,而是献给那些精美的图片,动听的声音,精彩视频的赞歌……信息技术的介入,久而久之会分散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离开了图片、声音、视频的语文课是那样的枯燥无味,学生根本没有从语言的描述中体会到信息技术所呈现的那种境界,更无法体会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自然也不会驾驭语言,直接影响学生了语文素养的形成。影响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核心是灵活地驾驭语言,即使用语言,而使用语言的前提是感悟语言。想象力在语文学习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灵性的生发、理性的思考、意境的体会、多元化、个性化的理解,都需要读者发挥丰富的想象来实现,这是信息技术不能替代的。相反,信息技术会把某一形象牢固地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束缚了人的想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林黛玉在人们心中是一个什么形象,“是一个病怏怏、爱吃醋、胡思乱想、自寻烦恼的形象。”这是电视剧《红楼梦》给人们塑造的视觉形象。要真正认识林黛玉,那必须捧起《红楼梦》,细细地品味它的语言,融入到作品当中去。我们的唐诗宋词元曲,可谓中国语文的巅峰,涌现了那么多的优秀作者,这应该与那个时代的教学对语言的锤炼,他们没有被某一固定形象束缚的结果。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过分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就会导致人们的思维不能脱离形象思维的束缚,影响理性思维的发展,就会产生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的结果。影响了书法艺术的传承“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书法的国度,诗人和书法家,都在用自己的心,自己的血,唱着,写着……”这是十多年前著名书法家庞中华为他的硬笔书法字帖所作的序。当时看了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但今天读来却另有韵味。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学生的字越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