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江西吉安:一村一韵.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江西吉安:一村一韵.doc

上传人:sbuufeh058 2015/10/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江西吉安:一村一韵.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江西吉安:一村一韵
吉安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吉安是举世闻名的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自古人杰地灵,素有“江南望郡”、“金庐陵“、“吉州福地”、“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
作为文物大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利用、整合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尤其是针对民间艺术、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是吉安市不断探索的问题。
江西省吉安市,3000年的庐陵文化影响深远。历史上的吉安,走出了欧阳修、杨万里、文天祥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流传着“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满朝文武半吉安”的千古佳话;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铸就了一个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文化不能失忆,不能仅仅只停留在人们的口口相传和书本中。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生活形态,是一个地方的表情。文化,让我们触摸历史的肌肤,感知历史的呼吸,从而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耳畔响着吉安市委书记王萍掷地有声的话语,记者开始了对吉安乡村文化的探寻。
一村一韵:
复苏当地特色文化
记者来到永新县在中乡斜陂村,恰逢当地的书法节活动。古老祠堂前,该乡老年体协的龙秋先正挥毫泼墨,只见他笔走龙蛇,写下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的诗句,四周顿时响起惊叹溢美之词,更有人大喊愿出万元买下这幅笔墨。
像斜陂村这样充满文化韵味、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近年来在吉安市不断涌现。舞龙灯的、跳狮灯的、练武术的、赛民画的……农村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热闹非凡。
“唱歌去,唱歌去,我要上电视……”今年62岁的新干县潭丘乡邹大妈天生好嗓子,原生态的唱法让人耳目一新,成功晋级新干广播电视台《新干好声音》决赛。
近年来,吉安市在全市农村掀起文化建设大热潮,让农民“农闲不闲”,一改过去不良的生活****惯,有效丰富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然而,人们可能会担心:文化下乡一旦中止,这样的乡村文化风能够维持多久?
“文化下乡是暂时的,不能天天送,关键是要把文化留在乡村,不光要‘送文化’,更要‘种文化’。”吉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庐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种文化’的同时,各村根据各自实际和历史传统,进一步挖掘独特文化,并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要求,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一村一品’。”
斜陂村地处永新县南乡,文化底蕴深厚,庄堂****武和书法两大传统文化声名远播。距离永新县城十多公里的在中村是个贫困的小村庄,农民生活并不富裕,但闲暇时,村民们就会相聚在一起谈书练字。“农忙时荷锄劳作,农闲时挥毫创作”,斜陂村成为了有名的“书法村”,群众自发性地练书法、讲书法、赛书法蔚然成风。
永新县大力倡导到农村“种文化”,打造出“永新文化品牌”的精彩“名片”。农民吴光源的书画作品曾经作为礼品赠送给国际奥委会,也有农民的书画作品远赴日本、俄罗斯展出。
市场化运作:精心打造文化产业
2011年底,吉安市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事业建设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从2012年起,吉安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文化企业发展,并制定专项资金具体奖励扶持办法。
“扶持乡村文化建设,涉及面广,资金需求量很大,如果没有高位推动,很难顺利进行。”王萍坦承,“乡村文化要推出去,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经得住市场的检验。”
将乡村文化逐步推向市场,由单纯的输血到培育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