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考研经验.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考研经验.doc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2015/10/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考研经验.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考研经验
一、我的考研成绩情况
初试综合156,英语79,总分不高235,初试排名第八(第一名245),最终排名前三,具体排名就不说了,总之是幸运地逆袭了。
二、我考研前的本科基础
本科211财经院校会计学院,平时专业课学得也比较认真,所以不算跨专业,也正因此才有胆量跨校报考吧,后来证明会计本专业的同学还是有优势的;数学方面,从小到大真的一直都是拖后腿的,不考学硕一大半的原因是因为恐惧数学,后来证明专硕的数学对于我来说丝毫不是捷径,而不管怎样的基础只要努力加方法就真的能学好;逻辑,从来没有接触过,玩狼人游戏时候总是逻辑混乱,后来发现只要猛刷题加总结就可以弥补天分的不足;写作,高中就很讨厌作文,高考后就没接触过,日记也不写,但后来证明勤加练****就算零基础也不怕作文拖后腿。
三、院校选择是否与我一样纠结
可能不少同学和我一样,当初都是十分纠结的。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只能说一下我自己的想法,为后来的学弟学妹提供一些思路吧。
我认为会计专硕考试在院校选择上有两个特点。第一,专硕毕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选择经济发达一点地区的院校较好;第二,专硕初试所有高校都是同样的题目,所以我当初采取的方法是,先不忙定院校,就一个劲朝着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全力复****掌握主动权,到后期根据自己的复****情况来确定院校。我们这一届记得是十月下旬网上填报志愿,这时可以填报很多所学校,只要都交钱就可以,11月13日现场确认,在你之前网上填报的院校中确认一所。
我对学校的筛选过程是这样的:肯定要考比本校好的学校,财经类:对外经贸、中央财经、财科所、上海财经(复试要考经济学,没信心)、厦门大学(就我了解的信息认为厦大还是偏文科类的、竞争太激烈而且据我考到厦大的同学说有三个从人大保过去的所以实在没胆量)、人大苏州(我老师说要考就应该考本部,考什么某某校区的,都不太好,当然这只是他个人意见);综合类:北大、清华、人大、上交(太难了没信心)、南开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都不招全日制)、浙江大学(只招6个好像,觉得竞争太激烈没胆量)、中山大学(打研招办说会计专硕招8个,审计专硕10个,中山会计又向来很好,感觉还是竞争太大没胆量)、南京大学。
由于一直待在财经院校,对综合性大学比较向往,我的老师也一直力荐南京大学的会计,说是很受认可,实力不错;综合型大学里面难度最低的当时看来也就属南京大学了,因为打电话到研招办说全日制的总共招20个,推免比例不超过50%;在商学院网站上找到推免名单,惊喜的发现:、南开、湖南大学、四川大学、中南财经政法、西南财经政法等,感觉也没有很高大上;,发短信一问她放弃了南大选择了浙大,我很惊喜那不是留给我们考的又多了一个吗。结果她告诉我还有四个南大本校保过去的没有公示在名单上——晴天霹雳,原来最多只有9个名额给我们考!看起来风险真的很大。
在择校问题上,也并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我爸妈一直希望稳妥为好,劝我考本校,我内心非常纠结,至今还记得晚上和爸爸在电话里争论后回到寝室大哭一场把室友吓了一跳——一方面是对更高平台的向往,一方面是对风险的恐惧,真的很难权衡。最终,我还是很纠结地在网上填报志愿时报了中央财经(招150人)和南京大学(招9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