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体会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100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并总结小儿高热惊厥所应采取的急救措施。结果:经过氧疗、药物止痉、物理降温、出院健康宣教等一系列急救与护理措施,所有患儿高热惊厥状况均得到显著改善,抢救成功率为100%。结论:高热惊厥属于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急症,其具有起病急与发病率高的特点,护理人员第一时间控制患者高热、惊厥,精心的护理是让患儿快速康复的重点。【关键词】高热惊厥;急救体会;小儿小儿高热惊厥属于儿科儿科常见急症之一,其发病年龄群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的幼儿,产生热性疾病初始阶段患儿体温骤然上升,根据临床统计,其发病机理七成以上均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患儿往往在惊厥产生后的数秒或几分钟内,如若不断发作可导致惊厥持续状态,极易产生缺氧性脑损伤,如果无法获得及早的治疗,甚至产生死亡。因此,及早的进行急救与护理对治疗小儿高热惊厥有着重要的现实。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措施,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100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并总结小儿高热惊厥所应采取的急救措施,现报告如下:~2019年4月收治的100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资料得知,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5个月~9岁();体温在38℃~39℃的患儿22例,39℃~40℃74例,超过40℃患儿4例。所有患儿皆因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或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临床特征为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与肌肉阵挛。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确诊为高热惊厥。,迅速松解患儿颈部衣扣服饰,清理患儿呼吸道所产生的分泌物,利用涵括纱布的压舌板填于患儿的上下齿之间,以预防患儿无意识咬破唇舌,与此同时,立刻给患者给予吸氧治疗,合理的提升氧流量,从而改善患儿组织性缺氧症状。快速构建静脉通道,科学地配制输液顺序,着重观察抗生素应用的间隔时间,在输液阶段避免出现碳酸氢钠与甘露醇外渗,避免患儿出现皮肤组织坏死。,增加脑缺氧引起脑水肿。护理人员应当根据医师要求采取物理降温或是药物降温进行降温处理,并做好记录工作。在患儿退热之后的1~2小时内进行体温复测,提示患儿家属应当对患儿的汗湿衣服做到及时更换,以此防止因汗液吸收导致皮肤热量蒸发从而导致患儿受凉,加重病情[1]。告知患儿家属应当多给患儿喝温开水,必要时可以进行静脉补液,从而避免出现因出汗过多形成虚脱。患儿体温正常时,需注意保暖。3讨论在治疗患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中,物理降温相对而言较为安全,并且能够长时间反复重复应用。物理降温的形式为:可在患儿的头部置放冰枕、在患儿额部使用冷湿敷、利用温水擦浴、通过冰袋敷体表大血管部位等。倘若气温寒冷,需注意防寒,避免出现感冒加重病情。护理人员也可根据医嘱对患儿实施药物降温,常用药物主要为:复方氨基比林、安痛定、地塞米松等。护理人员应当增强巡视工作,密切关注患儿神志、瞳孔、体温、脉搏、面色等重要的生命体征,以及是否存在惊厥发作诱因,尽快告知医师,采取急救措施[2]。患儿由于高热往往会导致机体代谢速度增快,其酸性代谢产物进而变多,所需要的水分与营养也进一步加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