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中国“特区”图谱.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特区”图谱.doc

上传人:lxydx 2015/10/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特区”图谱.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特区”图谱
纵观中国对外开放史,我们能够很明显地看到,正是以深圳等经济特区为突破口,中国的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而随着对外开放空间领域的不断拓深,是时间轴上改革的不断深入。
开放倒逼改革,同时改革又要求进一步地对外开放。这种“借力打力”之法,无疑是一种政治智慧。中国正是依靠这种“先行先试”的思路,将改革开放的范围由沿海扩展至内地,经济呈现新活力,保持了持续30年经济的高增长。
“先行先试”30年
1980年5月,广东与福建两省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同年8月,批准在深圳、厦门、珠海、汕头试办“以市场调节为主的区域性外向型经济形式”的经济特区,市场经济的因素在开放过程中得到培育。
1984年2月,14个沿海港口城市得以开放。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被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自此中国的区域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1990年3月初,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提出:“机会要抓住,决策要及时,要研究一下哪些地方条件更好,可以更广大地开放。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

同年4月,国务院正式宣布了开发浦东的决定,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不久,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中国大陆出现的第一个保税区是1987年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深圳沙头角保税区,199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而从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时间看,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保税区。
1990年4月,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基在浦东开发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国务院给浦东开发的十项优惠政策。其中除了减税、放宽外商准入条件之外,第七项还提到:“在浦东新区的保税区内,允许外商贸易机构从事转口贸易,以及为区内外商投资企业代理本企业生产用原材料、零配件进口和产品出口业务。”
1992年,邓小平南巡,他在讲话中提到:“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久,党的十四大报告正式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的新飞跃。
经过十多年的全面开发和建设,浦东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带动了整个长三角经济区经济的发展。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了区别于1980年代的经济特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常被称为“新特区”。上海取代深圳,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开启点。
上海浦东“先行先试”的成功点燃了各地的***,一系列的国家级新区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应运而生。
2013年年初,李克强在长三角调研时谈到,服务贸易将是下一步对外开放的重点,沿海要敢于先行先试,以开放促改革。在调研结束6个月之后,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一轮的“先行先试”拉开了序幕。
给政策-改革-要政策-再改革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认为:“从1978年底到1992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放权、让利、减税来培育市场经济因素的阶段。”正是对经济特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才极大地激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