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学派代表人物思想观点儒家孔子①核心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②政治思想:主张“德治”孟子①“仁政”;②“民贵君轻”荀子①天人关系:“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道家老子哲学思想:①“道”是世界的根本②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庄子“齐物“、”逍遥“法家韩非①法、术、势结合,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崇尚节俭(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利益)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二)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道家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2、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三)知道朱熹的理学以及地位。1、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2、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积极——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如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四)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结合他们的基本观点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1、“异端”李贽:①挑战正统思想: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②否认儒家思想的绝对权威: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③“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③思想上:“经世致用”,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概述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发明发明概况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造纸术①西汉:发明植纸;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促进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印刷术①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②北宋: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改变人类作战方式;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指南针①战国:司南(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②北宋: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二)概述汉字和绘画的起源,知道东晋、唐、宋时期的著名书法名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1、汉字与书法(1)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通行)→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演变趋势:由繁到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