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从袁家村看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x

格式:docx   大小:5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袁家村看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x

上传人:小博士 2019/4/10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袁家村看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袁家村看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摘要: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重大意义。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的袁家村,紧跟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不断改革的步伐,历经多年从原来的一个“穷”发展的到为在管理、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化农村。本文从叙写袁家村的发展历程起,进而对其在发展过程形成的特点作以简单叙述,最后从袁家村发展的特点来简单分析其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借鉴意义,即提出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产业;精神文明2005年,党中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位于陕西咸阳的袁家村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现在以小论文的形式简单论述袁家村的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转型、区域特色等及其对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借鉴。一、袁家村发展历程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即50年代60年代初时期的袁家村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居住条件及其恶劣。60年代中后期,是袁家村农业开始发展的初步阶段,人们挖破填沟、打井修渠为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解决了全村人民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从70年代初开始,郭裕禄带领全村人民找致富的路子,办牛场、养猪、制砖烧瓦,使全村人民有粮吃,有钱花,逐步富起来。70年中期,村里通上自来水,开始修二层窑洞。1979年,袁家村第一产业到了发展的繁荣期,小麦亩产量825公斤,成为咸阳地区农业的一面旗帜,农业从单一的种粮转为多种农产品经营。到80年代,袁家村开始发展第二产业。1984年水泥厂建成,1988年成立了农工商总局,同时开始发展房地产业等。到90年代第二产业进一步发展,1994年金裕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1988年集体出资成立了陕西金裕制药有限公司,1999年年创立了陕西金裕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了一个下设很多子公司的集团公司。第二产业到了繁荣发展期。2005年至2006年,袁家村开始发展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主。2007年到2008年,投资1800万元建设关中印象体验地,表现各种传统与现代的关中文化,当前正在投入建设''小吃一条街”与''田园式农家乐”。二、袁家村的发展特点经历多年风风雨雨的发展和成长,袁家村在经济、文化、管理等各方面统筹发展,已经形成自己的发展的特点和发展模式,以下就袁家村的明显特点作以简述。(一) 体制及管理方面袁家村在实行土地责任制后,并没有分掉集体财产,而是实行集体所有制,摸索寻找集体发展共同致富的道路,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的力量,建设公共基础设施。袁家村小吃一条街的个体经营户是以外村人为主,村委会釆取的是出租经营,按个体户收益的百分比收取租金,作为集体资金反过来又投入到村集体产业的发展上。至于,本村村民的收人一方面来源于经济农作物和外出上班;另一方面,来源于第三产业发展带来的“产业附加收入”如为游客提供吃、住等带来的服务性经济收入。袁家村已经形成产业链带动效应,“集中管理,计提收益,发展集体产业,带动农民个体收益”的良性循环经济。(二) 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袁家村从一开始就遵循着这条原则,以身处关中地区为前提,以关中自然条件为基础,种植苹果、酥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