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论文]1在山的那边.docx

格式:docx   大小:84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文]1在山的那边.docx

上传人:pppccc8 2019/4/10 文件大小: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文]1在山的那边.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在山的那边一、 教学目标:1、 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2、 整体感知诗歌内容。3、 品味垂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4、 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二、 教学重点:1、 朗诵课文。2、 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3、 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三、 教学内容导入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來,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学****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了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一) 朗读诗歌1、 了解诗歌的-•般常识,指导怎样把诗歌读好。2、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愦内容,读出情感。3、 了解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对“海”的向往和追求。4、 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坚定——口信乐观——兴奋惊喜(二) 品读诗歌诗屮哪些语旬给你的感触最深?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好?说说你的理由。“一颗从小飘來的种了”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來”的?“诱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喰腾”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终会”表达了--种什么心情?四、 拓展迁移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从这首诗中感悟到了什么?2走~步,再走~■步一、 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在预****的棊础上,借助于工具帖学握相关的字词。2、冇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3、 理解重点语句,把握木文思想感悄,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4、 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二、 教学重点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学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2、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三、 教学准备:1、 通过预****初步掌握字词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人概内容。2、 品味文中优美语句,领悟其深刻含意。四、教学步骤自学内容1、 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里的字词,并把它们积累到作业本上。2、 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复述课文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一)导入:同学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在I木I难而前,有些人灰心丧气,束手无策终与成功无缘;有的人则毫不畏惧知难而上,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今天我们就学****这样一篇文章。(二) 把握内容1、自由泛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明确:本文记叙“我”悬崖脱险一事,说明当我们而临困难和挫折时,耍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最终是会战胜困难和挫折。2、复述课文内容。活动形式:小组合作复述,教师指导方法。抓住记叙的六耍素来复述。小组代表复述课文,其他学生点评,再复述。(三) 把握主旨。1、 父亲是怎样教“我”脱险的?分角色朗读16-22自然段。指导:注意抓住父亲指导我的关键语句來理解。2、 由这个故事你得出什么道理?3、 结合文章,谈谈你对题冃“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四) 分析人物1、 找出描写“我”的句子并加以体会。指导:按“爬悬崖——蹲在石架上——爬下悬崖”来找。明确:课文第二部分屮,当“我”被弃于悬崖,文章用了“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面冬冬乱跳”、“吓得儿乎要晕倒”、“软弱地哀求”、“头晕目眩”、“啜泣”、“恐惧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等大量词句刻画主人公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这里有委屈、羞辱、迷惘、悔意,以及强烈的恐惧感。第三部分,孩了在父亲的指点下,终于征服悬崖的过程屮,作者详写了“我”的心理变化:最初是毫无信心(“我下不來……我会摔死的”),继而是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随后是信心大增(“信心人增……我能办得到的”),这使“我”第一次清卿•地意识到白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一种巨人的成就感”。2、 你认为父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语旬进行分析。活动形式:学生口由发言,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和看法,允许学生争辩,但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对父亲人物角色的正确理解。3短文两篇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白然流畅的风格。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二、 教学重点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三、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押理的特点。白学内容1、 查找有关作者的背景2、 熟读短文两篇回答以下问题积累课后字词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四、 教学过程(一)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口由朗读,掌握生字词。2、 思考两篇课文的主旨。(二) 比较阅读,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