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数学论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自主探究充溢课堂》平遥县西关小学张新华《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非只是“模仿者”,应该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在数学课堂中我努力探索自主探究性学习策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联系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材料,拓展他们探究的空间,培养他们体验到探究的成功感,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所谓的探究学习,即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与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与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发性。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就是让学生知道怎样学习。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的核心是学生‘再创造’,如同只有自己在游泳才能学会游泳一样,由学生把自己要学的数学知识创造或发现出来。”数学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探究过程的揭示、再现。那么如何使探索性学习成为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呢?经过这一阶段的教学,我发现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也就不会深入地思考,那么学习就只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重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因此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从已有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巧设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于情景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探究的兴趣。例如,我在教低年级学生在认识了人民币的面值单位间的换算后,我设计安排学生扮演顾客、营业员等角色,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一些各种面值人民币的换算及购物活动。活生生模拟情景,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购物实践中积极思考,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单位间的换算。可见,生动有趣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策略,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使他们感到“数学好玩”的乐趣。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行之有效的方法。二、精选探究材料,提供探究机会皮亚杰认为:“一切真知都应由学生自己获得,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来重新构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学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非只是“模仿者”,应该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中,我尽量给学生多一些探究的机会,精心设计供学生进行探索的、富有挑战的学习材料,以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使探索成为可能,并行之有效。三、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探究空间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要想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身参与探究、体验,亲自去做。数学源于生活,源于实践,但数学课堂教学由于空间限制,或者生活中有些实际数学问题、实际数学情景不能带进课堂。教学中,我想方设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拓展探究空间。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