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名人拖延症更严重.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名人拖延症更严重.doc

上传人:zbggqyk171 2015/10/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名人拖延症更严重.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名人拖延症更严重
拖延症候群无疑是庞大的,以至于“拖延症”成为跨越各个年龄段、各个行业群体最有共鸣感的词汇。我们被这一顽疾折磨,拖沓、焦虑,被负罪感、挫败感围绕,但如果你认为高高在上的名人肯定是效率奇高,不会如我等凡夫俗子一样拖拖拉拉,那就错了,其实有为数不少的名人也同样罹患拖延症。我们从小就熟悉的画鸡蛋的达芬奇,因为自己的严重拖延症,给这个世界留下的草稿比艺术成品要多得多。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为了克服拖延,甚至让管家把他的衣物藏起来,自己赤身***地写作,这样就不会在写作时外出。说到这里,我们是该为诸多名人与我们在同一小组感到兴奋,还是该为终于意识到“拖延症果然是绝症”而悲哀呢?
天才的遗憾
最著名的“拖拉机”当属达·芬奇。这位以画家身份***的天才是史上最极品的博学者,同时涉足建筑、解剖、艺术、工程、数学等多个领域。他就像一辆因为燃料太多而停不下来的火车,不停地有一些新的想法冒出,于是他在小本子上写呀写画呀画,潦草记录下一些超越时代的点子:新型时钟、双身船、飞行器、军事坦克、里程表、降落伞、光学仪器、挪移河流***仪……保存下来的,整整有5000多页。这个事实侧面反映了达·芬奇的一生中注意力是相当分散的。也是由于这种分散,使之不能把精力完全花费在具体的目标上。更关键的是,他太拖拉,有的点子想了好些年,有的改了上千次,一个都没有实现。
由于追求完美和不断有新的灵感到来,众所周知的蒙娜丽莎他画了4年,最后的晚餐画了3年。最终达·芬奇***画作不超过20幅,并且其中有五六幅到他去世还压在手里没能交付。直到他去世200年后,有关绘画的手稿才被后人整理成书,而更多科学方面的实践至今仍隐藏在那些草稿图中,成为天才的遗憾。
尽管达·芬奇已被认定为重度拖延症患者,但英国霍普大学一位叫潘那派克的教授为他正名,认为正是思考、恍惚、拖沓造就了达·芬奇的想象力,在那些磨磨蹭蹭的时光里,达·芬奇好像被神触摸到了额头,这是天才独享的虚幻感觉,而那些平凡的庸人只能靠制定时间表按部就班。达·芬奇一边被“未完成”所困扰。一边又有着一根筋的完美主义,他太容易对一件事情产生兴趣,可如果有人逼迫,他更容易厌倦。
达·芬奇本人亦为此苦恼,在一则笔记中他写道:“告诉我,告诉我,有哪样事情到底是完成了的?”这种挫败感,与我们当今饱受拖延困扰的后世人类所体验到的真是别无二致。
作家病症更严重
拖延症在文字工作者中也是常见病。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是“派对动物”,社交占据了他太多时间。在写《巴黎圣母院》期间,他让管家把自己的衣服藏起来,赤身***,强令自己集中注意力。不过,当大文豪洞悉了几个藏匿地点后,这招后来也失效了。他只能对自己再下狠手,把头发和胡须各剃去一边。可以说“战拖”的决心是坚定的,而过程也不可说不是惨烈的。
网上广为流传的一篇关于胡适留学日记的帖子,令“拖拉机”们倍感亲切——“7月4日,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7月13日,打牌。7月14日,打牌。7月15日,打牌。7月16日。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7月17日,打牌。7月18日,打牌。”
尽管后来有人考证说。此乃今人杜撰。但胡适于1911年8月的留美日记中,的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