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乌当区旅游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乌当区旅游局目录一、“十一五”基本情况(一)主要成绩(二)基本经验(三)存在的问题二、“十二五”发展的环境(一)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二)挑战和不利因素(三)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三、总体要求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三)发展战略四、产品体系(一)推进产品转型(二)构建产品体系五、空间布局(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三)加强重要产品(片区)建设六、产业要素体系(一)住宿、餐饮、娱乐(二)旅游商品、购物街区(三)旅游交通(四)景观优化(五)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七、市场营销(一)市场营销目标(二)市场营销战略(三)目标市场细分(四)营销方式(五)市场营销步骤八、保障措施(一)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二)推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三)实施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四)建立有效的乡村旅游管理运行机制(五)加强政府能力建设(六)实施人才强旅(七)建立健全企业准入退出机制九、重点项目和实施时序图件1旅游产业现状示意图2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示意图3旅游空间结构示意图4旅游项目建设分布示意图5旅游项目建设时序示意图一、“十一五”基本情况(一)主要成绩“十一五”期间,乌当区旅游业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就,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1、主要经济指标2010年,,,创造了约1万个直接就业机会,提供间接就业机会5万多个,。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平均年增长率均超过50%,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数据均来自乌当区统计局、旅游局,不包括金华、朱昌二镇)。2、旅游产品建设“十一五”期间,形成了以温泉游为龙头、乡村旅游为特色、城郊休闲游为补充的旅游产品体系,建成了1条美食街、3个温泉、4个景区、5个村寨为代表的旅游产品。温泉旅游产品:利用丰富的地热资源,正在努力开发、打造“温泉之城”核心区,开发了三处形态各异的大型温泉产品。保利国际温泉主要配合地产,泉天下接近高级私人会所性质,贵御温泉则是面向大众的休闲娱乐型温泉,保利国际温泉和贵御温泉被分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产品:在原有的香纸沟、阿栗等乡村旅游点的基础上,2010年集中推出偏坡、陇脚、渡寨、王岗、阿栗五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并以此为基础打出“泉城五韵”乡村旅游品牌。观光旅游产品:“十一五”期间传统的4个景区(渔洞峡、情人谷、香纸沟,相思河)观光旅游收入仍然呈现增长态势。城郊休闲产品:利用良好的农业基础,发展城郊观光农业产品收到很好的效果。阿栗杨梅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三江农场、东风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新场乡、下坝乡、水田镇、百宜乡的果园、花圃观光及花果采摘都呈现出积极发展之势。三江农场的农家乐(垂钓、餐饮等),高新路“秘境·食街”,在贵阳市已形成知名的城郊休闲旅游目的地。3、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旅游交通:境内有贵阳市东北绕城高速环线和贵开高等级公路构成十字形公路骨架,各乡镇和已开放景区、资源富集区域都有公路通达并硬化。餐饮业、旅馆业和娱乐业:新天城区,航天路入口及高新路的美食街已初具规模,基本囊括贵州及周边各地区著名饮食,但发展阶段还是比较初级;位于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点的餐饮总体而言属于“农家乐”,特色和质量有待提升。各类宾馆、酒店主要分布在城区,共有36家。有各类休闲娱乐场所10余家。(二)基本经验1、强有力的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乌党发〔2007〕5号)和《2006年——2010年乌当区温泉旅游业发展纲要》,确立了旅游业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强调以温泉旅游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政府营销:充分利用旅游交易会、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展板、宣传折页以及举办各类节庆和民间活动等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加大了宣传促销力度,并且新建了乌当旅游网站。集中投入:利用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乡村公路等资金,项目打捆,多位一体,高品质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2、产品创新寻找发展优势不断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在工艺民俗、瓜果采摘两种传统乡村旅游产品基础上,又推出了新产品——民俗村寨整体包装的“泉城五韵”,表明乌当乡村旅游在产品创新上再次走到了全省前面。推出温泉—地产产品及开发模式:利用都市近郊温泉这种相对稀缺的资源,将温泉与地产结合,提升地产的附加值,地产为温泉提供优质接待设施,整体提升了乌当温泉旅游的形象与品质,而且解决了温泉开发的投资问题。奠定了乌当旅游业在贵阳市、贵州省旅游产业格局中不可替代的地位。3、大企业进入带动现有三大温泉——保利国际温泉、贵御温泉、泉·天下,都是大型企业投资建设,大型企业集团进入旅游产业显示了资金优势和战略投资者的产品品质。(三)存在的问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