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国语》“重偾疾”新解.doc

格式:doc   大小:15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语》“重偾疾”新解.doc

上传人:乘风破浪 2019/4/11 文件大小:1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语》“重偾疾”新解.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国语》“重偾可疾”新解-汉语言文学《国语》“重偾可疾”新解 李家傲摘要:《(国语·晋语一》“重偾可疾”,自韦昭注释以来,学者均无异议。然而韦注并非确诂,尚可商榷。文章认为,“偾”通“愤”,应释为“盈”或“满”,此句大意为:志气充盈的人可招人厌恶。本章“而大志重”之“重”字后疑脱去“偾”字。关键词 :《国语》韦昭注偾《国语·晋语一》:“其为人也,小心精洁,而大志重,又不忍人。精洁易辱,重偾可疾,不忍人,必自忍也。辱之近行。”韦昭注曰:“小心,多畏忌。精洁,不忍辱。大,年长也。重,敦重也。偾,僵也。悖重者守节不易其情,则可疾毙僵也。”韦氏之后,学者大都袭用其说,特别是对“偾”的训释,历来鲜有质疑者。韦注的大意是说:悖重的人能够守住节度,不改变自己的想法,那么别人就会厌恶嫉恨他,使他跌倒摔跟头。此训不仅难合事理,且不合于原文。悖重之人即使守节不易其情,也不一定就招致别人的厌恶诋毁,两者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同时,韦注谓“则可疾毙僵也”,也误解了原文“重偾可疾”的句法结构,遂致失其本意。原文“重偾可疾”与上句“精洁易辱”句式相同,系主谓句,语意亦相类,谓精洁者易见辱,重偾者可致疾。若如韦昭所注,原文“重偾可疾”则当作“重可疾偾”,“偾”与“疾”在句中应为连动关系。韦注显然未得其解。欲求“重偾可疾”句之正诂,首先要解决其中“偾”字的释义问题。“偾”之训“僵”,虽为常训,但施之于此句则龃龉不合:“重偾”之“偾”,与上句“精洁”之“洁”对举,很明显是形容词,而释为“僵”,则成动词,与语境不合。故此“偾”当另求新解。我们认为,此“偾”通“愤”,当释作“满”或“盈”。古代文献中,”贲”“愤”“偾”常相互通借。《礼记·乐记》:“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郑玄注:“贲,读为愤。愤,怒气充实也。”此是借“贲”为“愤”。《礼记·射义》:“贲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郑玄注:“贲,读为偾。”此是借“贲”为“偾”。《汉书·邹阳传》:“此鲍焦所以愤于世也。”《汉书·韩王信传》:“此伍子胥所以偾于吴世也。”以此二句相比勘,知“偾”与“愤”通。《宋书·志第五》:“欲奉瞻山陵,以叙哀偾。”“偾”借为“愤”也。此处“重偾”之“偾”即通“愤”,当训为“满”或“盈”。《方言》《广雅》并曰:“愤,盈也。”《周语上》:“阳瘅愤盈。”韦注:“愤,积也。盈,满也。”如此,“精洁易辱,重偾可疾”就可以解释为:“洁身自好的人易被人侮辱,志气厚实充盈的人会招人厌恶。”这样训释,既合于事理,也与原文的句法结构相一致。“偾”字训作“盈”“满”,方为得其正诂,那么前代学者如韦昭之属,为何不曾窥及此点呢?推究其根由,恐与上文“而大志重”句在传写过程中存在文字脱漏有关。上文“而大志重”,其中“重”字后疑脱漏一“偾”字,原本应作“而大志重偾”。揆之文势语脉,下文“精洁易辱,重偾可疾”与上文“小心精洁,而大志重”紧相呼应,“精洁”承“小心精洁”而来,“重偾”当承“而大志重”而来。循此以观,“而大志重”的“重”字之后当有一“偾”字,否则下文“重偾”之“偾”凭空而出,无所依承,颇显突兀。原文有此脱字,遂致全句语意不足,结构不明,所以韦昭据此训释下文,就难免不出现误解。如释下文“大”为“年长”,“重”为“悖重”,“偾”为“僵”,即是如此。清人徐元诰《国语集解》引汪远孙说:“大志与小心对文,《论语》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