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三岁小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教育
3岁多的孩子有逆反心理我的儿子三岁四个月了,现在逆反心里特强,不让做的事偏去做,让做的事就是不做,尤其对学知识不感兴趣,做事老是思想不集中,幼儿园老师说的我都不好意思了,请您给我出个高招吧专家回答您好:
儿童从2岁至4岁出现第一“反抗期”,这种反抗不仅不是坏事,而且对他们的精神发育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无力也不应改变这种现象,但讲究一点教育艺术,对于正确引导孩子则十分必要。
首先,家长应该把尊重和信任放在教育首位。再次,要让孩子当父母的助手和参谋,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与孩子商量家里的事情。做好了一定要谢谢他,即使做坏了也不要嫌他帮了倒忙,而要告诉他怎样才能做好。对孩子的事情,只要他们应该做而且能做的事,要放手让他自己去练,不要横加干涉或包办代替,这样才能使孩子从父母的信任中,提高责任感和自信心,增长才干。
另外,家长不要实行“专制”,让孩子觉得父母像自己的朋友一样可以信任,觉得自己在家中有地位、他们就会喜欢这个家,喜欢父母,愿意把心里话说给父母听,也愿意接受父母的帮助。
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不能太高,更不应急于求成,而应该从子女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求孩子认真学习,逐渐提高,并要不断予以鼓励和支持。这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逐渐消除。
三岁的孩子有了逆反心理怎么办?
朋友日前向我哭诉,他三岁多的儿子总是不听大人的话,“倔脾气”上来后,谁劝也不行,他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建议:
三岁左右的孩子出现逆反心理是非常正常的。遇到孩子的“倔脾气”上来,家长要认真分析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来巧妙教育孩子。
一是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对孩子的哭闹、任性、要挟不予理睬,让孩子自己安静下来,然后,再进行教育诱导。
二是采用激将法,让孩子做好某件事情。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激发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比如,对逆反心理强的孩子说“你不会叠被子”,孩子会很不服气,自然就会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
三是采取实践体验法,让孩子体会到逆反心理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后果。比如,家长让孩子做某事,孩子就是不做。当孩子需要家长做某事时,家长也表示不做。这样,孩子体会到逆反心理对自己的影响,自然会收敛一些。
孩子有逆反心理是其独立性增强的体现,家长切不可采用打骂的方式来对待。只有摸准了孩子的心理特点,教育才能真正产生实效。
2-3岁儿童心理逆反原理、及其应对措施
我的宝宝2岁3个月,下面的“症状“都有,现在终于搞懂了....有点晚,因为我打了她两次,后悔没早点看...
2岁的典典进入第一逆反期
虽然从很多书中读到关于小孩子第一逆反期的描述。然而当这一阶段在典典身上得到印证时,我还是不能从容应对。
典典以前是那么乖巧快乐的孩子。而今却动不动就发脾气。连做梦嘴里都在说:“不要,不要。”一开始我以为是哪里不舒服,或是睡眠不好。然而最近却愈演愈烈。稍微不合她的心意,就歇斯底里的哭闹。有时我甚至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她就会莫名其妙的发脾气。嘴里喊着:“不要妈妈,要找姑姑。”我想抱抱她安慰她,她还会把我推开。当时真是又气又伤心。可是没过一会同样的情形又会反过来。她又吵着要找妈妈,不要姑姑。来到我身边时,温顺的象个小天使。搂着我,和我亲热。还说:“爱妈妈,要妈妈。”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时刻吗?然而幸福归幸福,还是要冷静下来看看有什么好的对策来和她一起度过这个逆反期。
下面的一段话让我不安的心情得以安抚
根据调查,正常的幼儿有84%经历过反抗期,而意志薄弱儿只有21%出现反抗期。人们认为:“有反抗意识表示幼儿是正常的。
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发展上的第一个“反抗期”。尤其是2岁~6岁这个阶段,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更大的选择性,所以经常会
“闹独立”,你叫他这样,他偏不这样,面对这种情形,父母往往会束手无策。
造成幼儿期逆反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自我意识的萌芽
二蓬勃的运动力
三自我中心性
四语言能力不成熟
五独立和依赖感相互矛盾
在了解了幼儿逆反心理的原因之后,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利用逆反心理有利的一面。
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增多,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探索欲望更加强烈,这是幼儿独立性发展的一个大好时机。这时候家长和老师就应该在保证安全与合理的前提下,尽量为幼儿提供自己动手的机会。例如买衣服或是吃东西时,都尽量征求幼儿的意见,给他们提供自己选择的机会。最重要是要平等对待幼儿,尊重他们的情感和情绪需要,从而减少幼儿和成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二、改变不合理的教养方式,实施一种民主、平等、尊重、包容的教养方式。
尊重幼儿的想法和观点,多给幼儿提供倾诉和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而且在幼儿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