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宗鑫陕西省定边县安边小学一、教学设计传统:指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前,在分析教学主体状况和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在整合教科书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形成教学活动方案的过程。预设固定一、教学设计新课程:依据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把教学设计看做是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建构的过程。预设动态生成以知识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比较知识中心学生中心知识观知识是客观的,可以从有知识的人那里传递给学生不是纯客观的,是学生在与外界环境的交互过程中主动建构起来的学生观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学生是对知识的积极加工者,每个学生都会对知识范围有独特的理解师生关系教师是知识的源泉,学生的活动要配合教师的活动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辅导者,其活动要配合学生的活动进行教学过程鼓励学生模仿、记忆鼓励学生去发现、创造、解决问题教学结果获得的知识系统,但往往是机械的,不灵活获得的经验可能深刻但却不全面一、教学设计重视教学活动之前的“前设计”,又关注教学活动过程中基于交流和创生进行教学调整的“中设计”,更看好教学活动过程结束之后基于反思的“后设计”。设计—实施—反思—调整—再设计—再实施一、教学设计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分析和学习需要分析。学习环境设计:一般是指与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有关的教学模式的设计。学习策略设计: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学习评价设计:强调过程性和正面激励。(一)学习目标设计目标和目的的区别和关系1、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在具体情景下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通常是策略性的,可观察、可明确界说、可测量、可评价的。它是目的的具体化。是一种实然状态。2、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学领域给教师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它是一种方向,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等同,一种应然状态。3、目的和目标的关系:一般与特殊、普遍要求与具体结果的关系。(一)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是7—9年级《科学》课程中声学与光学的第一课时。了解声波及声音传播等知识是后面学习声、光的基础,也将对以后波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声音的传播及声波的教学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一)学习目标设计学生分析:声的现象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现象,在小学《科学》或《常识》的教学中学生已经知道了部分声音产生与传播的知识,也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但由于年龄及思维发展关系,学生对于声音的发生与传播的认识还是停留在一种比较浅显的、模糊的、似是而非的状态(如对声音的产生大多只停留在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层次),对较为抽象的声波认识近乎空白。因此,认识声波,了解声波传播过程特点是本教学的难点。(一)学习目标设计教学任务分析:1、教材的性质与特点。2、所教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分析,即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2、学习者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学习者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情感态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