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文档名称:

建设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doc

格式:doc   大小:126KB   页数:5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设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doc

上传人:guoxiachuanyue 2019/4/15 文件大小:1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设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建设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2017年7月目录一、总体要求 -1-(一)基本思路 -1-(二)空间布局 -2-(三)发展目标 -4-二、合理划定三区三线,筑牢产城融合生态基底 -5-(一)划定生态空间 -6-(二)划定农业空间 -6-(三)划定城镇空间 -6-三、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夯实产城融合发展基础 -7-(一)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7-1、打造千亿级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基地 -7-2、打造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8-3、培育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9-4、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11-(二)壮大提升现代服务业 -12-1、大力发展全域旅游 -12-2、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4-3、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14-(三)全力拓展特色高效农业 -15-1、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 -15-2、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 -16-3、大力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16-4、加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 -17-5、提升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 -17-四、推动城镇功能复合,发挥产城融合集聚效应 -18-(一)建设生态宜居精品新城 -18-(二)打造功能完善特色小(城)镇 -20-(三)塑造田园休闲美丽乡村 -21-五、强化创新创业支撑,增强产城融合内生动力 -21-(一)培育壮大创新主体 -22-(二)积极搭建创新平台 -22-(三)深入推进“双创”工作 -23-(四)集聚创新创业人才 -23-(五)完善创新创业环境 -24-六、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提升产城融合支撑能力 -24-(一)推动基础设施现代化 -24-1、构建对外交通全新格局 -24-2、实现对内交通快捷便利 -25-3、建立清洁高效现代能源体系 -26-4、构建安全可靠现代水利体系 -27-5、升级高效泛在的信息基础网络 -28-6、建立开放共享智慧体系 -28-7、建设完善正向社会信用体系 -28-(二)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29-1、加快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29-2、推进公共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29-3、构建城乡一体社保体系 -30-4、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1-七、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宽产城融合发展空间 -32-(一)构筑对外开放新优势 -32-(二)创新对外开放新模式 -33-(三)拓宽对外开放新路径 -33-八、突出生态环境保护,优化产城融合人居环境 -34-(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34-1、打造北方水城 -34-3、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 -36-(二)强化污染治理 -36-1、实施“蓝天”工程 -36-2、实施“碧水”工程 -37-3、实施“净土”工程 -37-4、加强危废管理 -38-(三)促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 -38-1、全面推动节能减排 -38-2、推进国家级节水型城市建设 -38-3、落实最严格的土地利用制度 -39-4、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39-九、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产城融合新动能 -40-(一)探索建立中小城市空间规划管控机制 -40-(二)创新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体制机制 -40-(三)探索新型城市综合发展体制机制 -41-(四)探索开放式产城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41-(五)探索行政区与功能区融合发展机制 -42-(六)探索产城融合带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 -43-十、组织实施 -43-(一)加强组织领导 -43-(二)争取政策支持 -44-(三)强化监测考核 -44-建设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实施方案为推动我市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规范有序开展,探索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根据《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总体方案》(豫政〔2017〕20号),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基本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和践行新的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产、城、人三大要素,优化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抓住规划、建设、管理三个关键,用好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突出“工业强市、旅游富民、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战略,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着力优化生态环境,建立与产城融合相适应、与深化体制改革相匹配的管理体制和城乡一体发展机制,加快建设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发展活力强劲、城市品质高端、生态环境优良、居民幸福乐居的示范区,建成又富又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全国同类中小城市加快现代化建设探索路子、提供示范。(二)空间布局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原则,强化自然生态格局和基底作用,着力破解产城、城乡二元结构,以道路网络为导向,采取“核心带动、带状拓展、点状支撑、协调共生”的布局模式,科学规划空间布局,构筑“一核两带多点”空间发展格局,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