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吴孟超先进事迹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今年89岁高龄了,可他每天坚持上下班,除了处理繁杂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外,每年仍坚持多次外出开会会诊,在空中飞来飞去,还主刀完成200台左右的肝脏手术,有时甚至一天连续主刀4台手术。吴孟超在为病人进行手术(4月16日摄)——现年89岁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新华网北京5月9日电(苏银成、胥金章、张鹏)连日来,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的先进事迹经中央及地方媒体报道后,广大网民纷纷留言,表示要学习他勇于钻研、踏实肯干的精神和爱党、爱国、爱民的情怀。网民“书虫”说,半个多世纪的坚持,是吴老作为一名人民军医对医学、对人生的完美解读。如今,已经耄耋之年的他依然在继续着这份神圣的事业,用生命诠释着爱党、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怀。网民“爱吃水蜜桃”表示,吴孟超老人在接受采访时说,人生总是有限的,与其留在墙上,不如留在心里。如此老人,医德天下,不老的柳叶刀,可敬可佩。网民“飞过乌云”说,希望能够多涌现一些像吴孟超这样德才兼备的优秀医生,医者仁心,妙手回春。网民普遍认为,医务工作者应该学习吴孟超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网民''一棵草”说,“医本仁术,医学是一门用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这是吴孟超对医学的理解,或许也是吴孟超老人最值得学习的地方。妙手仁心是人们经常用来形容医生的,也是人们对所有医生的期许。我们很难苛求全体医生都达到同一医术水准,但至少应该要求所有医务工作者都具有崇高善良、救死扶伤的品德。收受红包和拿药品回扣是吴孟超一直深恶痛绝的事情。作为医生,他始终坚持用最简单、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为病人治疗。有网民认为,吴孟超这一做法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医生应该自觉抵制不正之风,认真履行职责,成为受人尊敬的医者。左图:吴孟超在为病人进行手术;右图:吴孟超展示他常年握止血钳的双手(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一位自称是医生的网民说,吴孟超院士是我们医务界学习的好榜样。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学习吴老勇闯禁区、勇于创新的精神,更要学习他时刻为病人着想、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很多网民表示,应该学习吴孟超生命不息、服务不止的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创先进建新功。网民“星星的痕迹”说,89岁的吴老能够坚守在祖国医学事业的第一线,让他深受感动。吴老的事迹已经让一次次的不可能成为奇迹,让我国的医学事业一次又一次地实现突破。新时期,我们应该大力宣传吴孟超的先进事迹,让这种肯干钻研、甘于奉献的精神得到传承。网民“天炫”说,在吴孟超眼里,禁区,不闯永远是禁区;目标,永远是下一座高峰。我们要学习吴老精神,科学没有终点,创新永无止境。一些学生网民说,吴孟超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精神灵魂。他的爱党、爱国、爱民情怀值得称赞。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学习他的这种情怀,接过吴老手中接力棒,为我党、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吴孟超为患者做完手术后粲然一笑。[乔天富摄]在采访吴孟超的日子里,和他聊天,看他手术,陪他就餐,听他讲故事……这些看似零散、平常的小事,却总在不经意间敲打着我们的心扉,时时萦绕脑海,回味余韵深长。食:一日三餐喜爱清淡很多人想知道,年近90高龄的吴孟超有什么保健秘方或养生秘诀,要不他哪来这么好的精神头呢?对人们诸如此类的猜测,他夫人吴佩煜颇感无奈:“哪有啊,老头子吃东西一点也不讲究,只要填饱肚子就行。”吴老在家吃早饭,几十年固定不变的是牛奶鸡蛋泡饼干。吴老解释:“就是煮牛奶的时候打一个鸡蛋进去,然后泡进去几块饼干。”吴老还说:“我到现在骨头还能这么硬,说不定跟这杯牛奶有些关系。”每天吃完早饭嘴一抹,他就夹着自己的文件袋,直奔医院病房、手术台而去。午饭和晚饭也非常简单。中午手术结束后吃手术餐,他喜欢喝一碗大米粥或小米粥,有时候会吃一块面包。菜是三菜一汤,与其他医护人员一样的大锅菜。餐厅工作人员知道,吴老喜欢吃鱼、豆腐和蔬菜,所以这几样菜是餐桌上的“传统项目”。不过也有例外的时候。3月24日,记者要求陪吴老吃手术餐,他特意交代厨房多加两个菜,一盘红烧肉,一盘炒鸡蛋。不过这两个菜他基本没动,就连被他看做是“大菜”的那条鱼,他自己也没吃两筷子,而是夹给我们和一起吃饭的医生护士:“来,你吃鱼头,吃了聪明;你吃尾巴,将来当领导掌握方向;你吃肚子,多掌握点知识学问……”吴老的晚饭一般在7点左右开始,因为他每天下午6点以后才从办公室回家。菜依然是很清淡的两三个菜,主食通常是一碗稀饭、一个包子。在吴老家工作了十几年的保姆杨阿姨说,吴老吃饭从不挑食,如果有他实在不喜欢吃的菜,最多不动筷而已,决不会说这个菜不好吃什么的。至于说到现在满世界五花八门的补品、补药,老爷子的评价是:“那些东西我不碰。”衣:一身军装此生最爱一年到头军装不离身,是吴老在身边人眼中的固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