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探讨新生儿结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措施.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探讨新生儿结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措施.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1 2015/10/3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探讨新生儿结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措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探讨新生儿结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结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性依据。方法:选择确诊的110例新生儿结膜炎患儿,对其分泌物提前进行菌种培养实验,并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第一组利用青霉素进行治疗,第二组利用头孢曲松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治愈患者的症状消除时间。结果:新生儿结膜炎患者的病原菌以淋球菌为主,%,%,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而且第二组治愈患者的症状消除时间要短于第一组。结论:淋球菌是引起新生儿结膜炎的主要病原菌,头孢曲松钠的治疗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结膜炎;头孢曲松钠;青霉素;淋球菌;治疗效果
引言
新生儿结膜炎是指婴儿出生28天内发现了眼部结膜炎,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眼睑红肿和结膜充血,而且眼部有一定的分泌物产生,结膜炎在新生儿中发病后,如果没有及时诊断和治疗,往往会使病情逐渐加剧,引起角膜炎导致视力受到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失明。所以本文对此方面进行了分析,以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法,具体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3年3月在我院出生并符合结膜炎诊断标准的110例新生儿[1],所有新生儿均是自然分娩,其中男性65例,女性45例,患儿的年龄在2
—20天,其中单眼患病25例,双眼患病85例,随机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在性别、出生时间、患病眼数、身体状况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二、研究方法
1. 诊断方法
在患儿发现眼睑红肿和结膜充血后,医生利用裂隙显微镜对患儿进行检查,根据临床常见症状对其病情进行初步判断,并对患者的分泌物进行提取,检测结果呈阳性后最终确诊为结膜炎。
2. 菌种培养
在治疗之前,对患儿的眼部分泌物进行提取,将菌种进行分离培养后判断其病原菌种类。
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在确诊为结膜炎后,开始进入7天的治疗阶段,在每日治疗前利用生理盐水对眼部进行冲洗,对于单眼发病的患儿,要采取一定措施防止流入另一只眼。在进行相同的常规治疗之后,第一组配制2万单位/ml的青霉素滴眼液,,开始为每30分钟滴眼一次,患儿病情好转后可以适当延长时间,改为每60分钟滴眼一次,在患儿症状明显得到缓解后改为每日三次。另外在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发展情况,记录患儿的分泌物和结膜充血消除时间。
4. 疗效评价标准
在经过7天的治疗之后,对患儿的眼部进行检查,其疗效的评价标准可以分为三种,简要分析如下。治愈:眼睑红肿和结膜充血症状消失,眼部分泌物检测呈阴性。显效:眼睑红肿消失,结膜有少量充血和分泌物,分泌物检测呈阳性。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效果,分泌物检测呈阳性。
5. 统计学分析
在患儿经过7日的治疗之后,根据疗效的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划分,并对治愈患儿的症状消除时间进行统计,并对这两方面结果作出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愈患儿症状消除时间,以P<。
三、研究结果
1. 菌种培养结果
在分离获得的110例患儿的菌种进行培养后,%的病原菌为阴性淋球菌,%的病原菌为衣原体、葡萄球菌等。
2.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