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用一生书写戍边人的故事.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用一生书写戍边人的故事.doc

上传人:jiaxidong_02 2015/10/3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用一生书写戍边人的故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用一生书写戍边人的故事
在我幼年时的记忆里,我的父母以及父母的同事们,和我出生的新疆南部小城的许多汉族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总喜欢穿黄军装,却又没有领章帽徽,行走在小城的大街小巷里,会引来诸多好奇的目光,就像一群异类。我问母亲:你们不是军人。为什么总穿黄军装?母亲说:因为我们是兵团人。
王遐
王遐,汉族,出生于1962年12月,兵团日报社专刊编辑部主任,高级记者。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得者。
上中学的时候,我从父亲那里听到了一些让我非常震撼的故事,1962年冬天。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在喀喇昆仑山打响,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父亲的同事驾驶着卡车,昼夜不停地穿行在喀喇昆仑山的冰天雪地和炮火硝烟中,把一箱箱弹药送到前线,送到激战中的阵地上……我问父亲:你们不是军人,为什么要做这些事?父亲说:因为我们是兵团人。
以我那时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还不能够懂得父母所说的兵团人,但我隐隐地感觉出,兵团人是一群特殊的人,是背负着特殊使命的。
第一次听到那些戍边故事
1998年,我跟随“中国百名记者志愿扶贫团”到兵团边境团场采访,第一次听到了发生在边境团场的戍边故事。
上世纪60年代初,在国外敌对势力的煽动、诱骗下,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等边境地区十多个县的6万多边民,抛弃了世代栖居的家园逃往当时的苏联。狂躁的边民赶着牛羊,潮水般涌过边界,边境地区的城镇萧疏了,田园荒芜了,地方县、乡政府机关也因为大量人员外逃而陷入瘫痪状态。与此同时,在新疆西、北部中苏边境,苏联单方面划定了一条分界线,将大片中国领土变为“争议领土”,强行实施军事控制。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伊塔事件”。
事件发生后,中央紧急命令兵团立即组织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奔赴边境地区,对边民外逃遗留下来的农牧业生产和边境事务进行代耕、代牧、代管;并沿中苏边境建立国营团场带,以此作为国防屏障,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
于是,从阿尔泰山到帕米尔高原,在2000~公里长的中苏边境,兵团58个边境团场迅速组建起来,像长城一样捍卫着共和国的西北边陲。许许多多到边境地区执行“三代”任务的干部职工,没有能够返回他们熟悉的城市和垦区,而是奉命编入边境团场,永远地留在了远离城市、远离文明、远离繁华的荒僻、冷寂的边地。为了让那些被强行分割的领土重新回到祖国的版图,几十年来,兵团边境团场的职工群众付出了巨大牺牲。
我对自己说:一定要把这些故事写出来,让更多人知道!
2002年是“伊塔事件”发生40周年,也是兵团58个边境团场组建40周年,我开始采访那些鲜为人知的戍边故事。从阿尔泰山、萨吾尔山、阿拉套山、塔尔巴哈台山、巴尔鲁克山到乌孙山,我沿着一座座横亘在中哈边境线上的界山,一路走着,一路采访着,和s0多位戍边人及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深谈。在边防部队的帮助下,我还有幸走进了曾被对方实际控制了40年的一片片
“争议领土”,清晰地看到了兵团戍边人的斗争印迹,看到了真实的历史。
记得在巴尔鲁克山寂静的山坳里,我采访了一直居住在这里的老职工左吉安。他是“伊塔事件”后从吐鲁番化工厂来到巴尔鲁克山执行“三代”任务的,之后就留下来和战友们一起组建了兵团农九师一六一团,背负起了党中央赋予的使命:在争议领土上放牧、生产,以此来证明这片土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主权。
左吉安告诉我,来到巴尔鲁克山以后,他们就像世世代代以牧羊为生的哈萨克族牧民一样,开始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一个受农耕文化滋养的汉族人,接受并且****惯游牧生活需要超常的勇气和毅力。一年四季,左吉安和牧工们都在草原上奔波。特别是冬天,转场到冬牧场放牧,两三个人守护着一群羊,在空寂、荒凉、人迹罕至的山谷里度过漫长的6个月,历经的艰辛和困苦难以言状。冬牧场离连队很远,那时马匹又很少,左吉安每次回连队办事,都要在白雪茫茫的草原上徒步行走4天。
左吉安说,最艰难的还不是这砦,而是转场时在前苏联军人的枪口下通过争议领土上自劬口卯路和克孜勒黑雅路。这是两条古老的转场牧道,游牧在巴尔鲁克山的我国哈萨克族牧民走了许许多多年。苏联军队控制了争议领土后,就阻止我方牧民使用这两条牧道。
经加卯路和克孜勒黑雅路转场,是我国公民在争议领土上活动的惟一方式,如果不再走这两条牧道,就意味着我方放弃了对这片领土所拥有的主权。中央决定,我们必须年复一年地从这两条牧道转场。
两条牧道都是蜿蜒在山谷中的小路,狭窄又崎岖。山谷中布满了对方的暗堡,转场队伍接近暗堡时,总会有荷枪实弹的前苏联士兵冲出来,蛮横地阻止队伍行进。但是,左吉安和牧工们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
左吉安和他周围的牧工们都是极普通、极平凡的人,可同时又是深明大义、对共和国无限忠诚的人,他们知道,这是一个戍边人必须作出的牺牲,只有这么走着,脚下的这片土地有一天才不会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