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赵集至栏杆段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格式:doc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赵集至栏杆段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上传人:小猪猪 2013/1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赵集至栏杆段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施工组织设计
一、概述
(一)编制依据
1、S216线赵集至栏杆段公路改建工程施工设计图纸;
2、公路工程有关规程、规范、主要技术标准;
3、现场勘测调查资料及信息;
4、结合我单位的综合施工能力及近年来参加公路工程的施工经验。
(二) 编制原则
1、认真贯彻业主设计文件意图,确保工期,保证质量,注重安全,环保满足要求。
2、充分考虑雨季、农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合理安排施工任务;
3、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动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4、实行项目法管理,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优选施工方案、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成本、工期、质量及社会信誉的预期目标;
(三) 工程概况
1、工程地理位置
S216线北起淮滨县与新蔡县交界,南至信阳市商城县常竹园乡的两界山(省界),是豫南的一条省级干线公路,也是信阳境内连接驻马店市、湖北省、安徽省的重要通道。其中,S216线赵集至栏杆段,北起赵集,桩号:K79+380,终点桩号K99+ ,途径赵集、固城、栏杆,为2002年修建的三级公路。其中在K97+020处利用现有的分离式立交下穿京九铁路。。
主要控制点:项目起点、老路、沿线桥涵、京九铁路、终点等。
S216线赵集至栏杆段公路改建工程为2002年利用国债资金修建完成的三级公路,其中:K79+380~K85+,路基宽12m,路面宽7m,现有路基存在不同程度的塌肩,造成路基亏方,K85+380~K97+860段,,路基宽10~12m,路面宽7m,3cm厚沥青碎石路面,基层为20cm厚水泥灰土稳定砂+20cm厚石灰土,K97+860~K99+,路基宽20cm,路面宽15m,路面结构为3cm沥青混凝土+4cm沥青混凝土+18cm水泥灰土稳定砂+20cm水泥灰土稳定砂底基层,桥涵与路基同宽。
2、主要技术指标
(1)设计等级:公路二级
(2)设计时速:80km/h
(3)路基宽:15m(20m)
(4)横断面布置:2*+2*+2*3土路肩(其中K97+680~K99+,2*+2*+2*)
(5)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Ⅱ级
(6)老路现状:桩号K79+380—K97+680段,路基宽9~12m,现有路面宽度7m,K97+860~K99+,现有路面宽度15m,
(7)路面结构形式:老路两侧加宽采用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20cm厚级配碎石+60cm厚砂垫层进行补强(仅在K79+380—K97+680段存在)。加宽和老路面一起铺筑3cm厚沥青混凝土。
全线采取加铺26cm厚水泥混凝土面层控制,赵集北桥(直接利用)、马岗中桥(直接利用)、王营小桥(拆除新建)、楚寨新村小桥(双侧加宽)桥面上均不做路面结构层,两端路面按下挖考虑,充分利用原有老路,尽量减少调坡工程量。
起点接头按设计纵坡下挖两层结构层,保证26cm水泥混凝土和3cm厚度后在做15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终点与栏杆中桥北头搭板相接。路面调平层按设计图纸计算,采用同等水泥混凝土调平。
3、沿线自然条件
①地形、地貌
本项目位于淮滨县境内,地处淮河中上游,豫皖两省交界处,南望大别山,北接黄淮大平原,境内河渠纵横,塘堰密布,洪河、闾河、白露河四面环绕,淮河干流横贯其中,享有“淮上江南”美称。境内东西长约53公里,南北宽43公里,总面积1209平方公里,人口70万。全线地形起伏不大,相对高差一般在5m一下,除交点JD1-JD2,JD9-JD10,JD13-JD14,JD15-JD16四处收老路及地物限制,曲线间直线长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外,现有老路的平面线形
完全满足二级公路的设计要求。
②地质条件
路线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带与新华夏第二沉降带的复合地区,地表为大片第四系沉积物覆盖,断层不发育,区域稳定性较好,沿线地质大多为黏土类,沿线取土可满足项目需要
③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划分,,相对地震烈度为Ⅵ度,为稳定域。
④气候
项目所经过地区位于淮河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兼具暖温带气候特征,光照充足,降水充沛,气候适中,四季分明。℃,无霜期年平均226天,,雨水多集中在6-8月份,,日照率42%,。
⑤水文
该项目所经区域为淮河流域,路线附近的流水均为地表汇水。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地下水蕴藏丰富,水位较低,一般在2-4m左右。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