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腔隙性脑梗死的补液治疗.doc

格式:doc   大小:6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腔隙性脑梗死的补液治疗.doc

上传人:ttteee8 2019/4/17 文件大小: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腔隙性脑梗死的补液治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腔隙性脑梗死的补液治疗盛延生(黑龙江省安达市医院151400)【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0-0159-01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infarct)是指发生在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及脑干的缺血性微梗死,因脑组织缺血、坏死、液化并由吞噬细胞移走而形成腔隙,约占脑梗死的20%,〜15mm。病变血管多为直径10〜200μm深穿支,多见于豆纹动脉、丘脑深穿动脉及基底动脉的旁中线支分布区。一、临床表现Fisher通过大量研究对木病做了全面的总结并归纳出21种综合征,其中前6种较常见。纯运动性轻偏瘫(puremotorhemiparesis,PMH)常见,约占60%。锥体朿的任何音位受损均可出现,表现一侧面部和上下肢无力无感觉障碍等,瘫痪程度多不等,病灶位于内囊后肢,脑桥基底或大脑脚。多在2周内恢复。纯感览性卒中(puresensorystrokePSS)较常见。一侧面部和(或)肢体有麻木刺痛、烧灼、发热、僵硬等异常感觉,触之有不适感或过敏。多为主观感觉体验,很少有感觉献失体征,但亦有感觉缺失者。病灶位于丘脑腹后核、内囊后肢、放射冠后部及脑干背外侧部累及感觉神经核或传导束,通常为大脑后动脉的丘脑穿通支闭塞所致。感觉障碍严格沿人体中轴分割,是丘脑感觉性障碍的特点。(ataxic—hemipare-sis,AH)病变对侧PMH伴小脑型共济失调,下肢重,足、踝尤为明显,上肢轻,面部最轻,病变可位于4个部位:放射冠和半卵圆中心(影响皮质脑桥束和部分锥体束),内囊后肢及偏上部(影响颞、枕桥束及锥体束),丘脑伴内囊后肢受损,脑桥基底部上1/3与下2/3交界处。构音障碍-手笨拙線合征(dysarthrie-clumsyhandsyndrome,DCHS)起病快,出现明显的构音障碍,可伴吞咽困难,病变对侧中枢性面瘫,同侧共济失调,上肢重于下肢,手的精细动作不灵,书写时易发现,指鼻试验不准,行走时轻度平衡障碍。病变在脑桥基底部上、中1/3交界处或内囊膝部。感觉运动性卒中(sensormotorstroke,SMS)出现病灶对侧感觉障碍及轻偏瘫,病灶在丘脑腹后核及邻近的内囊后肢(丘脑内囊综合征),是丘脑膝状体动脉分支或脉络膜后动脉丘脑支闭塞。合并运动性失语的PMH出现运动性失语,病灶对侧轻偏瘫,上肢重于下肢,可有轻度面瘫,病灶多在内囊膝部和前肢以及附近的放射冠白质。二、 治疗原则冇效控制高血压病及各种类型的脑动脉硬化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应用阿司匹林、噻***匹定等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复发,具体用法见本章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急性期可用血管扩张剂增加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尼莫地平、西比灵等钙离子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