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浅论高考制度与学校教育.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论高考制度与学校教育.doc

上传人:lxydx666 2015/10/3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论高考制度与学校教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论高考制度与学校教育
[摘要]:素质教育的提出已有很长时间了,但是,绝大部分地区和学校都没有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高考对人才的选拔机制与学校教育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相反,在现有高考机制的冲击和社会~的压力下,学校教育走入了误区。本文就高考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考制度;人才标准;学校教育
江泽民同志在一次会议上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的专业人才方面, 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基地,也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窗口,就目前高中学校教育而论,对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程度的主要的社会衡量标准是高考,也就是说,高考已成为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水准的晴雨表。这样一来,势必出现以下两种状况:一是学校教育极大地受制于高考,即高考成为学校教育内容和方向的指挥棒;二是学校教育带有显著的社会功利色彩。这种状况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对人才标准的狭隘化和片面化,从而使学校教育走入误区。下面笔者就学校教育与高考制度的关系谈一点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高考选拔的单一性造成学校教育、教学的片面性
~后高考制度恢复以来,至今已有25年的历程,在此期间,高考制度一直处在一种动态的改革之中。但是,对于高考功能的认识却未曾有大的突破。人们一直认为,高考的职能是选拔人才。为了达到高考选拔人才的可靠性,高考制度的改革方向就集中在如下二个方面:第一,优化高考试题,包括试题的命题、题型和深浅度等。第二,拓宽高考年龄,主要指考生在高考时不再受到年龄的限制。可以说,通过高考命题专家的煞费苦心,同以前相比,试题的质量确实有了极大的改观。同时,由于考生在考试时不再受到年龄的制约,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对人文的关怀。但是,这种改革充其量不过是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选拔应试人才,不但造***们对人才标准认识的狭隘性和片面性,同时给学校教育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导致学校教育职能的偏离。

我们都知道,考试只能是检测学生学业的一种手段,包括学科的知识水平、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思维和书面应答的逻辑能力等。以上方面只是反映人的“智”和“能”(不包括具体的实践能力),但人才标准是综合的、全面的,除了“智”和“能”以外,尚有“德”、“体”、“美”诸方面,而这些,在试题中是无法体现和验证的,因而,单纯通过高考(不管试题是如何的科学和完善)所选拔的人才存在着极大的畸形性,这主要反映在处于高考指挥棒之下又在极大的社会功利性(包括教育行政主管单位、社会团体及家长对学校学生高考升学率的片面关注)压抑之下学校教育、教学职能的扭曲。既然是应试教育,学校教学就只能是“考什么,教什么,考多难,教多难,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局面。这种学校教育现状,即使是学业性的问题,同样教的残缺不全,更何况是非学业性的在高考中无法检测的“德”、“体”、“美”诸方面内容了。
纵观现在的学校教育,在强大的高考的压力下,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下,学校所固有的教育职能已经支离破碎了,对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忽视,对道德教育、情感培养的冷漠等已是司空见惯,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强调加强素质教育,但是,除了个别地区、个别学校之外,大多仍是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