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五章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1学习目的审计证据的含义和种类审计证据的特性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和内容2第一节审计证据一、审计证据的概念和种类(一)概念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31、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一般包括对初始分录的记录和支持性记录,如支票、发票、合同、总账、明细账、记账凭证,以及支持成本分配、计算、调节和披露的手工计算表和电子数据表。审计证据的来源42、可用作审计证据的(1)CPA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非会计信息,如被审计单位会议记录、内部控制手册、询证函的回函等;(2)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非会计报表信息,如通过检查存货获取存货存在性的证据等;(3)CPA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如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各种计算表、分析表等。其他信息5(二)审计证据的种类1、实物证据2、书面证据(内部证据、外部证据)3、口头证据4、环境证据对了解企业的经营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可能更有效,特别是从外部获得证据时,其可靠性和证明力更强。6二、审计证据的特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第六条“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7(一)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使得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意见。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8证据充分性例题:在L公司编制的盈利预测中,2010年度的营业费用较2009年度下降250万元。原因:预计在债券募集资金到位后,L公司通过购入(L公司的销售部门原租用的)仓库,将自2010年8月起不再支付仓库租赁费用。2009年度L公司支付上述仓库的租赁费用为600万元。审计业务事务所的鉴证业务审阅业务其他鉴证业务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内部控制审核9注册会计师运用检查的方法对以下文书进行审阅:并运用函证方法证实其可靠性后,得出以下审核结论:没有证据表明L公司关于营业费用下降的假设及估计的金额是不合理的。上述的审计程序已经取得了充分的审计证据。*公司债券发行申请和批准文件*仓库租赁协议*仓库转让意向书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