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1
文档名称: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ppt

格式:ppt   大小:1,250KB   页数:7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ppt

上传人:rsqcpza 2019/4/17 文件大小:1.2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祝 在 座 的 朋 友 们 :身体健康心想事成!、前言二、抗菌药物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三、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四、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五、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一前言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自1942年青霉素应用于临床以来先后有近20类、上百种抗菌药物应用于临床,为人类健康做出了极大贡献。同时随着细菌敏感性变迁,变异,临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等原因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流行,变异出超级细菌,对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和控制院内感染造成巨大挑战。为此WHO把细菌耐药列为威胁人类安全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011年就提出“抵制耐药性,如果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的主题口号在2004年我国卫生部下发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来规范临床用药行为,2009年卫生部又编写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星火计划培训教材,进一步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并于2011年起用三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集中专项整治活动,使我国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得到一定遏制。2012年8月1日卫生部颁布施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把部门条例上升为一部国家法律。对各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采购品种、使用权限以及整个使用过程纳入监管。为此国家卫计委又以[2015]43号文件下发了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一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1定义:指对病原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性感染疾病的一类药物。2抗菌药物药效学概念:指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参数以数学形式对药物浓度在体内的变化规律所做的描述,其反应了量-时-效的关系,对制订和调整合理用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二抗菌药物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3常用术语:<1>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指抑制(或杀灭)细菌的最低药物浓度,是评价抗菌药物的重要指标,可分为抑菌剂和杀菌剂两种。<2>抗菌药后效应(PAE):指细菌与抗菌药短暂接触,撤除药物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3>防耐药变异浓度(MPC)和耐药突变选择窗理论(MSW):MPC是指耐药突变菌株选择性富集扩增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MSW是指介于MIC与MPC之间的浓度范围。传统药效学理论认为药物浓度低于MIC给药时,耐药突变菌株易产生而耐药,MSW理论认为当药物浓度高于MIC但低于MPC时耐药突变菌株易产生而耐药。4浓度依赖型抗菌药和时间依赖性抗菌药:<1>浓度依赖型抗菌药是指对细菌的作用强度取决于血药峰浓度而与作用时间关系不密切抗菌药物,浓度越高,抗菌效力越强。但不应突破最低毒性量,包括氨基糖苷类、糖肽类、氟喹诺酮类、酮内酯类等。<2>时间依赖型抗菌药指抗菌作用强度与同细菌接触时间密切相关,与血药峰浓度关系较小的抗菌药,再加大剂量也不能增强其抗菌效应。主要有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等。三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干扰细菌的生化代谢过程、影响其结构和功能,使其失去生长繁殖能力而达到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作用。主要有四条途径:1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胞壁缺损,水分内渗,细胞膨胀、破裂死亡。2增加细胞浆膜通透性使细胞内物质外漏而死亡。抑制细菌核酸合成:如氟喹诺酮类药物抑制DNA回旋酶影响mRNA转录;磺胺类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致使四氢叶酸缺乏,干扰核酸合成。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抗菌药物可特异性结合细菌核糖体30s和50s亚基,阻止蛋白质肽链形成和延长,终止蛋白质的合成。如果联合使用作用靶点相同的抗菌药就会发生拮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