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导师带徒徒弟事迹材料XX,1989年毕业于XX师范大学美术系,后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首届水墨人物助教进修班进修学习。多年来,一直从事美术学专业的教学工作,承担水墨人物、工笔人物、专业素描等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担任毕业创作和论文写作的指导教师,并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和艺术考察等工作。在他的心目中,教师就是个“良心活”。尤其是对美术类专业来说,体现得更为明显。他所教授的专业课,主要采用理论讲授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优秀作品展示与欣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识能力。在通过理论讲授让学生了解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大部分的时间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风格进行个别辅导。平时的专业课教学,大多都是一次连上4节课,每个班20多个学生,转一圈就得需要两三个小时。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表现方式不同,虽然老师都有各自的专业特点和表现手法,技能技法相对固定,但又不能强加于学生,故只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多说一句少说一句看似无所谓,但或许就是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指点,就会使学生突然开窍,豁然开朗,所以每次我都宁愿多说、多指点。”“不瞒你说,现在每次上课,我都很紧张,主要是专业的相关知识更新变化太快。”从教24年来,正是怀揣一种敬畏和认真,让他时刻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敷衍。每次上课前,不管这门课讲了多少年,讲过多少遍,他都要重新备课,整理课件,随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和作品素材。从教案的理顺到课件的制作,他都力求准备充分,更易于学生接受。在作业制作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辅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和长处,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并注重绘画意识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其实,他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认真备好每一次课,更多地还在于他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优秀作品和图片展示,以引领和激发学生的创作思路。“平时看书或参观各种画展,看到好的作品和图片我都会随手拍下来,及时整理,充实到为学生建立的资料库中。”“一心当个好老师”俗语称“画无定法”,每个人的风格不同,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他注重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他常说:“老师教得好不好,不是谁说了算,学生绘制出好的作品,有了好的发展前途,才是真的好。”朴实的话语道出的却是深刻的真谛。李艳梅,是我校XX届毕业生,也是我校美术学专业第一届本科毕业生。XX年国家公派去日本留学,现在东京艺术大学文化财产保存修复日本画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她说:“在艺术的道路上,孙老师是最先领我上路的恩师。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在大学一年级的素描课上,孙老师不厌其烦地指导我如何用画家的眼睛观察物象,如何将观察到的物体艺术地表现出来,一直到课程快要结束,我才突然领悟到艺术表现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艺术道路上最初的领I口O之后,在艺术和创作道路上,XX的鼓励给了她前进的动力和勇气。大学毕业那年,因为缺乏独立创作的信心,虽然想在材料和表现技法上进行尝试,但却犹豫不决。XX发现后,鼓励她大胆尝试。正是那次成功的尝试,让她增强了信心,同时对绘画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对绘画材料表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如今在国外继续学习深造,XX—直关注着她的成长,鼓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