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主观幸福感中的年印记.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主观幸福感中的年印记.doc

上传人:rita291961 2019/4/18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主观幸福感中的年印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主观幸福感中的童年印记摘要:本文运用多元递归概率模型,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微观数据对童年家境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效应进行全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童年家境对个体主观幸福感产生直接效应的同时,一方面,童年家境通过教育、收入等客观路径间接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另一方面,童年家境通过童年心理需要、目前的心理需要等主观路径间接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童年家境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和难以克服的,因此,关注儿童尤其是贫困家庭儿童的客观福利和主观心理,是实现个体综合发展的关键。关键词:童年家境;主观幸福感;多元递归概率模型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 . 一、引言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居民的财富状况、社会分层出现了固定化、结构化现象,“富二代”、“穷二代”等身份标签广泛流行。许多实证分析表明,一方面,父辈经济劣势将会对子女的教育、健康、就业及收入等产生负向效应[1][2][3];另一方面,家庭贫困容易使儿童形成孤僻、自卑、冷漠等消极的社会情感,而童年时期形成的消极心理情感对其一生的发展极为不利[4][5][6]。根据社会学社会分层的劣势累积理论,童年时期这两方面的消极因素会直接影响成年后的社会经济状况,影响一生的幸福。幸福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真正目标。长期以来,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不同学科都关注幸福问题,并在比较研究、理论解释、测量和实证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横截面静态分析,而缺乏微观个体发展历时动态研究。幸福毕竟是个体对美好生活的主观感受,一部个体成长史就是个体追求幸福的发展史。本文力图从***时期主观幸福感中去辨析童年家境的印记,进而分析童年家境对个体主观幸福感产生的历时效应及其影响路径,为社会分层固化、缺失垂直流动性的当下现实提供一种解释或警示,并为改造这种现实提供启示。值得注意的是,童年家境对主观幸福感的历时效应,不仅涉及教育、收入及心理等方面,更重要的是,这些影响是一个连贯的、互动的、层次递进过程。要揭示这一复杂过程,需要有相应的历时数据,更需要不同寻常的分析方法。这或许是缺乏微观个体发展动态视角研究幸福问题的重要原因。本文运用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微观数据,采用多元递归概率模型,对童年家境产生的个体主观幸福感历时效应进行全相关分析,从而实现研究视角与方法的创新。本文第二部分为相关文献综述,第三部分建立多元递归概率计量分析模型,并讨论所采用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特征和变量选择,第四部分讨论实证研究结果,分析童年家境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最后是全文的结论与启示。二、文献综述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在研究长期贫困的过程中发现,贫困家庭的儿童得不到高质量的教育、卫生保健等社会服务,导致其成长和发展受到了影响,且父辈容易将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各类因素传递给子女,使子女在成年后重复父母的境遇――继承父母的贫困及不利因素。已有研究主要从收入、教育、健康及主观心理四个方面研究父辈贫困对子女生活状况的不利影响。收入视角的研究童年家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成年后的收入水平。Solon通过回归模型分析了美国父辈收入对子代收入的影响,在控制了性别、年龄等人口特征变量后,[7];Mazumder重新估算了美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