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中国交响芭蕾的历史心得.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交响芭蕾的历史心得.doc

上传人:sftnqws018 2015/1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交响芭蕾的历史心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交响芭蕾的历史心得
一、交响芭蕾
众所周知“交响芭蕾”与诞生苏联有深切的联系,当然这一概念的提出也是源于苏联。它是由苏联著名编导费多尔•洛普霍夫首次统提出的。其实,交响芭蕾的诞生在芭蕾艺术史上也是慢慢进化逐步成长起来的。由于交响芭蕾长于以虚拟、写意手法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的多种多样。因此舞蹈形象与音乐形象有着类似的特性,舞蹈的结构也可以借鉴音乐(特别是交响乐)的结构。这种类似性在原始音乐和原始舞蹈之间已存在。这当然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格局形势密切相关,二战结束后还不是特别明显,尤其是两极格局的消亡,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情况,文化映照着新的政治经济格局,交响芭蕾又重新受到注意,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新创作的舞剧中,使音乐和舞蹈水乳交融,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变异和升华。这种态势,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密切相关。二次大战结束尤其冷战结束后,多元发展成为时代主流,新的政治经济格局反映在文化现象,则呈现多元、互补。这时的交响芭蕾采用交响舞蹈的手法,可以使芭蕾本身超越一般的抒情,创造出诗一般的意境与唯美的画面,有利于充分发挥芭蕾本身的特性与美感。
与上述发展态势我们可以看出,在20世纪芭蕾的创作观念和手法呈现出以下三种明显的变化:(一)交响芭蕾的悄然兴起并迅速走红;(二)与现代舞的关系的由对立、排斥走向交融合作;(三)戏剧芭蕾得以升华。交响芭蕾源于一些芭蕾编导的艺术创新,他们引入交响乐曲来编舞,最早产生于30年代。通过这种方法在音乐与舞蹈之间建立起一种的新的结构关系,从而产生了这种新的芭蕾舞种
──抛开戏剧因素来表现音乐,即为交响芭蕾。交响芭蕾不再刻意地区说明什么,而是把芭蕾艺朮带到一种崭新的环境,观赏者可能任由自己的想象翱翔,曲线上艺术的自有之美。西方往往只把根据非舞蹈的交响音乐作品(交响曲、协奏曲、音诗等)编成的舞蹈称为交响芭蕾。从这概念出发,常常有陷入机械仿效音乐结构,不去深入理解音乐的内涵和艺术形象的危险。有些“交响舞蹈”只是一堆追求形式效果的毫无内容的技巧动作的组合,缺乏应有的艺术形象和意境。但也有的在形式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好的交响芭蕾作品中完美而和谐,恰似一支技艺精湛的交响乐队,独舞、群舞、双人舞、各种舞蹈、在同一节拍、同一时刻中,交相错映令人目不暇接。透过优美的舞姿形态形象化的描绘出无形的音乐图景,为人们展示出丰厚的意蕴,传达由乐与舞编织的诗意情感。交响芭蕾作品极为酣畅淋漓里地舞个不停,没有炫技性的表演插舞,但却能舞动出曼妙的身姿与唯美的场景。演员着装十分简便,朴素、自然,不会特意的矫揉作态,追求浮艳,作品舍弃堂皇富丽的布景,追求自然魅力的艺术表达。交响芭蕾的出现是对传统芭蕾艺术结构的一种反驳,它不再围绕一个核心故事展开表演,而是把舞蹈同故事从某种程度上剥离开来,使之抽象而变得更加诗意。
二、我国的交响芭蕾史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舞剧创作一直以来都深受苏联戏剧芭蕾的牵制影响,这也就是说我国基本上承袭苏联戏剧芭蕾舞剧的模式并运用苏联戏剧芭蕾的艺术创作手法,这并不是源于我们民族自身,成长发展起来的一门艺术,这也对我国交响芭蕾的成长与创新造成了一定的禁锢,使得我国的交响芭蕾发展较为缓慢,这是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特别选择,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在这样的外界条件下,我国的交响芭蕾也得到了一些长足的进步与发展,而且产生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