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救赎与自我救赎.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救赎与自我救赎.doc

上传人:weizifan339913 2019/4/19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救赎与自我救赎.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救赎与自我救赎摘要:《复活》是俄国19世纪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产生于托尔斯泰创作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了剧变,他的心灵辩证法在这一时期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这部小说里,托尔斯泰塑造了聂赫留朵夫这样一个19世纪末期俄国优秀贵族男子的形象,单纯――堕落――复苏,聂赫留朵夫的一生鲜活地为读者展示了“复活”这一主题。但在“复活”的过程中,却充满了矛盾。救赎亦或是自我救赎?这是主人公自身的矛盾,也是作者托尔斯泰人性之中的矛盾,更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键词:复活;托尔斯泰;救赎;自我救赎;矛盾《复活》是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最伟大的代表之一,其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将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最高峰。在他的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产生了一种非常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文化:精神探索与思想矛盾,而《复活》正是体现列夫・托尔斯泰这种文化现象的晚年的代表作品之一,产生于其创作生涯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一阶段,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了剧变,由贵族思想完全转变为站在宗法制农民思想的立场上。《复活》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对沙俄社会作了全面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其具有的进步的历史作用值得后人肯定。但同时由于作家思想受到历史的时代的局限性,作品又表现出很多矛盾与冲突之处。本文主要从解读《复活》入手,来分析托尔斯泰思想的矛盾性以及这种矛盾在作品《复活》中的具体体现。一、列夫・托尔斯泰思想的矛盾性托尔斯泰的一生充满了矛盾和冲突,由于其所处的时代正是俄国社会发生剧变的时代,因此每当外界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动,托尔斯泰就会相应受到较大的影响和刺激,而其在精神探索和思想矛盾上也就会遇到一次大的危机。如第一次危机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当时的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四面受敌,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身为欧洲霸主的俄国惨遭失败,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沙皇专制统治岌岌可危,俄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于外,在外交局势上处于被孤立的地位;于内,近十年来经济危机加重,农民骚动不断,农民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这一“腹背受敌”、“内外夹击”的现状使托尔斯泰开始看清沙皇统治的、虚伪性和腐朽性,也对资本主义腐朽的文明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这一时期,他在学生时代亲自管理农事,设法改善自己和农民之间的关系的经历和未实现的理想促使他担任了农民和贵族之间的调节员。但之后沙皇政府颁布的农奴制改革法令却令他更加失望,也更加同情农民的悲惨遭遇,其世界观向宗法制农民思想转变已经露出端倪。而到了晚年,也就是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俄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托尔斯泰虽然不赞成以暴力抗恶,但是他极力反对沙皇政府屠杀无辜群众。他对自己严格要求,规定自己要在道德上自我完善,在生活上要平民化,放弃贵族特权,但他的这些举动却丝毫不能改变俄国当前不平等、农民贵族阶级之间矛盾尖锐的现象。面对这一局面,革命的思想呼之欲出,托尔斯泰却不能接受,因此他变得越来越痛苦,也越来越无助。在这种情况下,他提出了“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博爱”等作为救世新术。所以,列宁在评价托尔斯泰时给出了一个很中肯的评价:托尔斯泰一方面“在晚期的作品里,对现代一切国家制度、教会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作了激烈的批判”,达到“撕下了一切假面具”的“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是“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