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文学作品改编没没了,IP“有毒”会被“玩坏”-.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学作品改编没没了,IP“有毒”会被“玩坏”-.doc

上传人:weizifan339913 2019/4/19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学作品改编没没了,IP“有毒”会被“玩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文学作品改编没完没了,IP“有毒”会被“玩坏”? 年前,因为“猴王”六小龄童没能上央视春晚,不少观众们表示“宝宝不开心了”,但若是观众们知道了2016农历猴年将有23部西游题材电影搬上大银幕,心里又会作何感想呢? 在过去的2015年,“IP热”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制片公司们开始像在菜市场买白菜一样的购买一些热门文学作品的改编版权。而更多赚钱心切的公司们,已经向一些历史流传下来的经典文学作品伸出了“咸猪手”。有业内人士批评说,同一个IP内容,被不断的改编成电视剧、电影甚至动画电影,观众们迟早会产生“审美疲劳”,所以IP终究要被玩坏,但笔者认为实际上却并不会这样。 IP有毒,但只会毒死制作行业说起来倒有几分相似,所谓的IP在当下所受到的待遇,和当初由卡梅隆的《阿凡达》所带来的“3D”如出一辙。凡大公司,必定要有几部热门文学作品的改编权握在手里,就好像现在拍个动作片一定要用上3D拍摄技术一样。而制作公司重金购买IP的心态也和当初“玩”3D的一样,不过是想让观众们掏钱的动作更加爽快一点。即便观众们带着塑料质地的3D眼睛看完黑乎乎的电影之后,会因为“效果不明显”而大呼上当,但没过几天,当他们看到新上映的电影名字后面的括号里的“3D”,仍旧会慷慨的掏钱买票。IP的功效也是如此,但观众们却并不会因为IP标签的泛滥而遭受多大的损失――要知道,尽管3D技术普及之后贴着3D标签的电影数量明显增多,但影响观众们产生购票行为的关键词中3D的排名却并没有上升。而对制片公司来说,过度的追求行业“潮流”也是有风险的。一部分“中了毒”的制作公司难免会在IP上投入了过多的注意力,从而在项目上背离了内容创作的基本原则,最终导致改编出来的内容品质存在问题,然后在一个个项目的失败中慢慢地毒发身亡。别小瞧IP,“玩”不坏的才是IP 目前国内的IP改编大部分集中在文学作品的改编上,从郭敬明的《小时代》三部曲系列电影开始,制片方们算是彻彻底底地感受到了市场对于冠着“粉丝经济”光环的IP改编作品的包容程度和强大需求。但在笔者看来,所谓“著名青春文学代表作品”的《小时代》还算不上是真正的IP。站在营销的角度来看,那些所谓的“著名青春文学作品”不过是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内容在输出至观众时的一个“噱头”。所以,当“早恋-堕胎-分手-出国”等桥段贯穿故事内容的青春电影,披上不同的“IP外衣”,都不过是为了让一个雷同的故事在IP噱头的加持下再卖一个好价钱,相同的故事看多了,观众们自然会心生厌倦,这才有了IP被玩坏一说。然而,真正的IP是不会被玩坏的。仅以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为例,结合中国汉代至三国时期的种种历史事实和轶闻传奇而改编的“三国”作品数不胜数,从电视剧、电影到动漫、游戏,从国内到国外,其传播之广、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