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永州石刻 213年11期.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永州石刻 213年11期.doc

上传人:rita291961 2019/4/19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永州石刻 213年11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永州石刻2013年11期独自站在永州古城朝阳岩公园的八角亭里,或者朝阳洞前,仰望或者以手抚摸那些清晰或者近乎漫漶的石刻,我心里涌起无限感慨。朝阳岩,离我家不足两公里,也是我最熟悉的地方。现今公园的群玉山我们曾称它为柑橘山,因为村民以前在山上种满了柑橘。小时候常常跟大人们到朝阳岩来玩,尤其是夏季,喜欢到朝阳洞的洞口前纳凉,看见洞壁上的诸多石刻,只知道拿根棍子或者泥团在地上模仿,直到读了柳宗元的诸多文章,直到渐渐了解了永州的历史,才知道这些石刻在永州历史文化乃至在中国石刻中沉甸甸的分量。人类,是依水而居的动物,人类也是与石相亲的动物。因为人类最早就居住在洞穴中,我们永州的黄田铺就有两万年前猿人构建的石棚。那些体质坚硬的石洞,曾为我们的祖先消暑避寒,乃至抵御外来的入侵。人类在劳动和交往过程中产生了文化,创造了文明。尽管在人类的进程中,出现过以兽皮、树皮、竹简、贝壳、钟鼎等方式来记事,包括一直流传到现在还在不断升级改造和继续使用的纸,但是作为千古传承的主要载体,却是那些看似十分冰凉却又充满热切记忆的石头——石刻。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从历代发掘出土的文物中可以得知,兽皮、树皮、竹简、贝壳、钟鼎铭文之类的东西少之又少,而石器、石刻之类的东西比比皆是。尤其是在中国,你不能在每一座城市发掘出竹简,但几乎可以在每一座城市里找得到石刻。永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在这里,你可以聆听到一万二千年前玉蟾岩里那些陶瓷落地时的脆响以及那些稻种发芽时的声音;在这里,你可以看得见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而来的蹒跚背影,可以感受到他的两个妃子千里寻夫而来飘洒如细雨般最后染渍翠竹的泪水,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两千二百年前秦朝大将率兵征集民工在此修建峤道的壮阔场面,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怀素那“骤雨旋风、飞龙走蛇”的草书,在这里你可以沿着足迹重温柳宗元的喟叹和吟咏,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朵冠以“理学鼻祖”雅称的圣洁莲花穿越千年而盛开……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赖以冰凉的石头来传承。于是,我不得不对永州境内的石头产生了敬意与景仰,饱餐风霜雪雨的它们,居然以近乎麻木的表情承担起了传承永州历史文化的使命,这足以让历代那些自诩为文化人的“草莽”感到无地自容。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打开《永州石刻拾萃》,打开《永州府志》和一些文献资料,看着看着,不知不觉,永州众多的石刻在我的眼中渐渐绿化成一片葱郁浩瀚的森林,而众多的石刻开创者和传承者就隐居在葱郁浩瀚的森林里。仿佛是心灵的预约,在许多个深夜我像一只长了翅膀的飞鱼,穿越时空去与他们逐个相会。第一个从森林中走出来的,是一个叫周贞实的秦代高士。我视力一向很差,看不清楚他的面孔,但我看到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他在几个当地朋友的陪同下缓缓走进了双牌的承平洞,看见洞里秀美的景色,他叫贴身随从取出文房四宝为他洗笔研墨,于是在随手洞壁上题写了“贞实来游”四个字。这本来是很平常的四个字,如果不是他的永州朋友“多事”,也许过不了多久,洞壁上的墨迹就会被石缝里渗出的水滴和潮气漫漶甚至冲洗得干干净净。问题就出在他的几个永州朋友身上,这些人为了讨好周高士,居然请人将他的字刻在了洞壁上。也许,他们当初的出发点仅仅是为了表达出一种朋友间的情谊,没想到就是这样一次简单的石刻,却开创了永州石刻的先河。因为到目前为止,这是永州境内发现年代最早的石刻。这世界上的许多奇迹往往产生在当事人的无意之中。周贞实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