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绿化荒山的尼姑.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绿化荒山的尼姑.doc

上传人:170486494 2019/4/20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绿化荒山的尼姑.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绿化荒山的尼姑们白居寺对西藏人来说几乎是家喻户晓,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个著名寺院的背后,还有一座以植树造林而闻名当地的尼众道场,它就是拉孜尼姑寺。 2003年10月中旬,笔者参加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第八次佛教代表大会的采访时,听说拉孜尼姑寺在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年年受到西藏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会议结束后,我将自己要去拉孜尼姑寺采访的想法告诉了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新任会长珠康活佛,他听完后爽快地说:植树造林是我们佛教协会今后应当重视的一项工作,也是宗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贯彻执行藏传佛教寺院走“以寺养寺”道路的一项重要举措。尽管我们目前工作很忙,但是我们给你派车派人,支持你的工作。于是,我与西藏佛教协会的尼玛次仁便匆匆上路,前往日喀则江孜县寻访这个以植树造林闻名当地的尼姑道场。拉孜尼姑寺坐落在白居寺背后的一个小山坡上,坐北朝东,寺前有一条小河蜿蜒而过。寺的斜对面便是著名的白居寺。传说,拉孜尼姑寺的前身是一个叫仁青岗的历史悠久的寺院。据有关史料记载,寺院修建于五世***喇嘛时期。“文化大革命”之前,这个寺院有尼姑70多人,是当地很有影响的尼姑道场之一。80年代以后,早年的仁青岗寺才从别的地方迁移到了今天这个地方,以前的寺名也改成了今天的拉孜寺。关于这个寺院过去的历史,年轻的尼姑们并不能告诉许多,这让我们多少觉得遗憾。格桑曲珍是拉孜尼姑寺的寺院管理委员会主任,她对我们介绍说:目前寺里有尼姑30人。从1985年她们就开始了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活动一直到现在。当时她们只有7个尼姑。一个大喇嘛捐钱修建了三座大佛塔。后来到这个寺院出家的人也多了起来。寺里的尼姑,大多数来自附近的农牧民家庭。除了在寺院念经举行佛事活动外,她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我问格桑曲珍为什么要植树造林呢?她笑着说:“因为我们寺院初迁到这里时,没想到这里的风很大,冬天十分的寒冷。另一个就是解决燃料问题。为了防风也为了取暖,我们才开始种树。”谈到十多年的植树造林经历时,格桑曲珍显得非常激动。她说;“开始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明确的绿化荒山的这种思想观念,后来才觉得这也是国家倡导的一项国策。同时也是贯彻执行西藏自治区提出的“以寺养寺”的宗教政策之一。种树的好处很多,一是防风,二是美化环境,三是解决烧火取暖。虽然我们的寺院不大,但是植树造林也需要经费呀。我们的经费,其实就是当地老百姓给我们做佛事活动念经的布施,还有信众来寺院朝佛时捐的一些善款。说来数量也不大。从1985年开始,我们每年至少要植树一万棵。目前存活的树苗有14万8千株。绿化荒山面积达到400多亩。我们寺院背后的荒山几乎都已经被绿化。以前还计划要往更高的荒山地植树,但现在看起来就难以做到了。因为山高,水上不去。我们买了两台水泵抽水浇灌山上的树木,可是这样成本很高,我们每个月要花2000多元钱浇灌,有点难以支撑。所以去年以来,我们种植的面积就没有扩大多少。”格桑曲珍颇为感慨地告诉我,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活动也遇到过许多困难。开始的时候,当地的许多群众不理解她们的做法,说她们不像出家人,不像尼姑,而像是林业局的林业工人。老百姓们认为,作为尼姑就应该在寺院里,念好经,做好佛事活动,而不该是上山种树。这种传统守旧的思想也使得她们的植树造林工作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经过多年的努力,寺院周围以及村子境内的小环境得到了改变,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