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fy5186fy 2019/4/20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之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和分水岭。鸦片战争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三条线索都可以在本课找到源头,它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是本册书中的重要单元。这节课的特点是内容庞杂,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理论要求较高。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关于虎门硝烟、鸦片战争的视频、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2、教师课前可按照学生的兴趣,将其分为中国组和英国组,分别研究鸦片战争前的中英概况。各组搜集相关资料,着眼于中英双方国情的综合性比较。课堂上两组陈述两国概况,大家讨论中英两国情况说明了什么?鸦片战争是否可以避免?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语(2分钟):请大家看一幅图片:罂粟花,这种花外表非常的美丽,这种花的汁可以熬成鸦片,具有麻醉作用。鸦片确实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它也是一种毒品。人一旦吸食就不易戒除容易上瘾,大量吸食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的因素,如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等。这些毒品是英国作为商品向我国非法输入的,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呢?二、教授新课:学和练(28分钟)任务一: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1、相距遥远的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教师讲解:19世纪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迅速发展,在对外政策上采取殖民扩张,力求打开国外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它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中国是西方人一直梦寐以求的地方。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旅行纪中这样描述过,东方遍地是黄金,更是激起了西方对中国的向往。在清康熙帝时,英国曾有使节到中国访问,结果无功而返。)而此时的中国,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对外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国势日益衰弱,逐渐落伍于西方各国。英国通过广州十三行销往中国的商品(呢绒、布匹)没有市场,在中英贸易中处于出超(赔钱)。后来,英发现从事毒品贸易可谋取暴力,就向中国走私鸦片。从教材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激增表中可以看出,到1838年已达到40200箱,获利白银519万两。所以说,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思想教育:英国资产阶级认为鸦片有害,应严格限制国内消耗;而一方面为了获取巨额利润而鼓励外销。这一目的彻底暴露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无耻和伪善,认识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2、鸦片的危害有哪些?指导学生看自由阅读卡、阅读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