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研究论文
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许多高等院校都把大学生就业指导纳入教学中,有的学校设置为学生必修课程,有的作为选修课程,还有学校以讲座形式为学生提供帮助。实际操作过程当中,由于这门课程出现的时间不长,在教材内容、课程设置、课程安排以及师资力量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课程内容空泛不合理不少国家已经把就业指导教材内容换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有时代感的知识,并且也在不断地尝试着新的、科学化的教学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标准。一份权威报告指出,早在十几年前就把创业纳入教学体系的美国学校已经达到了一千五百所。到现在为止,位列美国大学排行榜前例的学校,大部分将就业指导列为课程范围。在我国,尽管不少学校从形式上开设了这一课程,但缺乏具体实践指导。就业指导课程必须要有大量的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校还是把课堂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生只能学习到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4】从课程内容来看,政策和法律法规是主要教学内容,对大学生就业的技巧比较关注,忽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二)课程形式单调枯燥就业指导这门课程在很多学校中都是临近毕业才开设,通过毕业前的临时突击,向学生灌输一些就业技巧,希望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提升他们就业的能力,能够顺利谋求理想的职业。这样的教学形式忽视了学生的就业是一个需要在长期实践中才能形成的过程。(三)课程安排缺乏系统性和全程化在有些院校,就业指导课在行政机制推动下才开设。教授这一课程的教师不是专职教师出身,因此,教师教学经验的不足和专业技能的欠缺限制了这门课程的发展。体现在教学上,出现教学目的性不强、教学形式随机等问题,加之教材内容落后,教学质量只能在较低的水平停留。高校学生亟需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四)就业指导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课程,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特点。要求教师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断更新知识,及时了解社会关注热点。此外,教师还要熟悉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目前,不少高等院校的相关教师虽然取得了就业指导的资格证书,但专业技能并不扎实,缺乏对就业指导的足够了解。
完善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策略及途径
,丰富课程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组建就业指导研究室,主要职能是安排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和学生进行学术经验交流并制定评估标准。就业指导课不能一直沿用一本教材,教研室要进行广泛及时的调查研究,制作较为直观的课件,提升课堂的新鲜感。。从新生入校开始,学校就要培养其成才意识,并明确就业方向,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和就业目标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其确定职业目标,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大二阶段应该教授学生更多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帮助学生占据就业优势,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大三阶段,学校帮助学生确立价值观和择业观;大四阶段就业指导部门要组织毕业学生参加招聘活动,组建就业心理诊疗室,对学生就业心理做出调整,减少他们的就业压力,传授面试技巧和职场规则。上述四个阶段相互联系,成为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链条。。从2003年开始,美国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口,每5个人就有1个参与过创业。其中不乏取得相当成功者,典型的代表就是Facebook的
“掌门人”扎克吕伯格。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