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0
文档名称:

9 中国陶瓷篇.ppt

格式:ppt   页数:7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9 中国陶瓷篇.ppt

上传人:xyb333199 2015/1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9 中国陶瓷篇.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国以精湛的制瓷技艺著称与世,在四大发明出现以前,它就已经传遍世界。瓷器以瓷料中含铁量不同而分为青瓷、白瓷、青白瓷等类别,北方多产白瓷,南方多产青瓷,中部地区则产青白瓷。瓷器即可作为器皿盛放物品,也可仅作装饰之用,它以漂亮的外观和实用的价格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越窑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东汉时,中国最早的瓷器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越窑在东汉到南宋的一千多年烧造历史里,经历了创烧、发展、鼎盛和衰落的发展过程。自中唐至北宋早期的两个世纪是越窑的鼎盛时期,其生产规模、工艺水平、产品质量在各大名窑中均居领先地位。越窑青瓷不仅上贡朝廷,下供庶民,,一直是备受青睐的日常生活用具和数度进贡皇室的珍品,而且还远销亚洲、非洲的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越窑的生产工艺对我国南北方众多窑场和朝鲜半岛、日本的青瓷生产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浙江慈溪是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地,也是海上陶瓷之路的起点之一,上林湖及其周围的古银锭湖、杜湖、白洋湖地区规模巨大的青瓷窑场铸造了唐宋时期越窑的所有辉煌,堪称唐宋瓷都,所烧造的秘色瓷备受推仰,代相传颂,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东汉是越窑青瓷的初创时期,汉代的工匠尽种种努力美化青瓷,在许多产品上有动物形象和几何纹样装饰,在1800年后的我们看来,却是满眼的古拙与朴实。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昌盛的历史时期,各类手工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瓷业生产出现遍地开花,相互争艳的局面,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瓷业格局。而慈溪上林湖地区是越窑中心产区,成为当时南方青瓷中心的杰出代表。迄今发现唐宋窑址170 余处。上林湖越窑遗址,1964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林湖不仅是越窑青瓷中心产地,也是秘色瓷的中心产区,晚唐时上林湖窑场烧制出精美绝伦的秘色瓷,代表了当时瓷器制作的最高水平。受到了统治者的青睐,在上林湖设置“贡窑”大量烧制秘色瓷、供奉朝廷。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开展,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地宫(874年)、浙江省临安水邱氏墓(901年)等出土了许多秘色瓷,制作精致,造型典雅,釉色晶莹滋润,如冰似玉,为越窑青瓷之精粹。
上林湖越窑青瓷不仅上贡朝廷,下供庶民,还远销海外。在韩国、日本、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伊朗、伊拉克、坦桑尼亚、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土耳其、也门、埃及、苏丹、索马里等二十个国家和地区出土了许多中唐至北宋的越窑青瓷。越窑青瓷外销始于中唐晚期,大量外销于晚唐、五代至北宋早期。
唐朝时,明州港是朝廷指定对外开放的重要港口之一,上林湖瓷器从这里起航,至广州,由广州至波斯湾,把瓷器销往北亚、东亚; 向南销往东南亚直至非洲等地区。这条陶瓷之路为陶瓷贸易和中西文化的交流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越窑是我国最古老的历史名窑,上林湖是当时越窑青瓷的发源地和生产中心,越窑青瓷从东汉到北宋末南宋初延续烧制了一千多年,至唐达到鼎盛,当时制造的秘色瓷为青瓷中的精品,“千峰翠色”“雨过天青”“如冰类玉”这是唐代诗人对越窑青瓷的赞美之词。北宋末期,由于各种原因,越窑青瓷渐渐消失于上林湖畔,部分制瓷工匠迁徙往浙南的龙泉,并且保留继承了这珍贵的传统制瓷工艺。
公元二○○一,越窑青瓷在沉睡了千年后的今天,在慈溪这块充满生机活力的土地上,在美丽的上林湖畔,在慈溪市委、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继承了传统制瓷工艺的龙泉制瓷工匠又重新回到了青瓷的发源地——慈溪上林湖,并在这里恢复了越窑青瓷的生产,使越窑青瓷再现辉煌。
越窑青瓷有限公司是科研、生产、销售越窑青瓷于一体的企业。为社会提供精美的仿古瓷、工艺瓷、礼品瓷及名家大师作品。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珍品。
公司技术力量雄厚,人才出类拔萃,员工素质优秀,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工艺装饰手法,精心烧制和检测每一件作品,瓷器品种丰富,造型别致,风格独特,古色古香,人见人爱。
六朝青瓷
东吴青瓷虎子
白釉双龙耳瓶
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