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阿拉伯人“民族”的历史考察.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阿拉伯人“民族”的历史考察.doc

上传人:840122949 2019/4/20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阿拉伯人“民族”的历史考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阿拉伯人“民族性”的历史考察内容提要:阿拉伯人的民族性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对阿拉伯人民族性的探究,需要在辨析“民族”与“民族性”内涵的前提下,从历史角度考察其演变过程,宏观地把握贾希利亚时期、帝国时期、民族一国家时期和全球化时期四个阶段影响阿拉伯人“民族性”的各种因素。关键词:阿拉伯人民族性历史考察阿拉伯人是中东地区的主体民族,其民族性的特殊性对该地区其他民族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都有着深刻的影响。阿拉伯人民族性演变的复杂过程使阿拉伯人具有多侧面、多维性的特点,所以需要从历史角度对阿拉伯人的民族性进行探究。一、“民族”与“民族性”在考察阿拉伯人的民族性之前,有必要对相关的“民族”和“民族性”理论进行简要回顾。对“民族”(nation)进行真正的科学研究始于20世纪初。随着民族研究的深入和拓展,逐渐涉及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人类学、语言学等诸多领域。多视角的分析有利于把握事物的本质,但也容易产生混乱。在“民族”概念上的分歧是制约民族学健康发展的一个“瓶颈”。国内外的政治家和学者对“民族”概念的定义林林总总。例如:斯大林对“民族”的定义是:“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这个定义对我国民族学界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安德森却认为,民族“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成为本质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我对“民族”的定义更简单:“所谓民族,就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这样一种稳定的共同体。”笔者认为“民族”的内涵应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其一,客观的认同标志。人生活在某种地理环境和某个群体及社会之中,一系列特定的、无可选择的客观标志便会深深地刻在个体的方方面面,种族特征、血缘联系、宗教、语言、文化传统等因素都在此列。这些认同标志是人类在认识和适应自然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如阿拉伯人的体格特征、游牧特性、文化传统等,它们是民族内涵中低层次的部分,也是其他认同所依存的基础。其二,内部认同的需要。群体内部认同的需要大多缘于外部的压力或区别于“他者”的倾向,这是一切共同体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内部认同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共同体,被外界视为一族。这种共同体的联系不仅包括血缘、语言和文化等基础层次的因素,还包括更高层次的集体利益因素。其三,与政治相结合使民族具有现代性。共同体中有一批人掌握权力或者有接受先进教育的机会,他们可以结合自己集团的利益去引导共同体中的其他人;共同体的发展也需要有更高层次的政治形式的引导和保障,例如国家、政治体制或政党等。与政治的结合使共同体具有现代民族的内涵。这三个方面密切联系、依次互为条件:群体独特的客观认同标志是民族存在的基础,外部压力和区别于“他者”的需要催生了内部认同的共同体,共同体在与政治结合之后具备了民族的现代意义。现代民族的涵义是复杂的,全世界2000多个民族各具特色,对普遍现象的总结不否定个别类型的存在。“民族性”(ethnicity)一词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才成为学术用语中频繁出现的字眼。“民族性”的概念一如“民族”,对它很难全面、准确地下定义。天然的、与生俱来的自然和文化属性是民族的基本属性,体现为民族的客观性。“所谓‘族性’,应该是指能够构成各种族类群体的基本要素,包括血统、语言、传统文化、祖籍地、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