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赫罗多特古希腊历史学家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曾提出,各民族社会生活的道义原则具有同一性,同时这些原则的文化体现又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为所有的文化都深谙乐于助人、热情好客、彬彬有礼、相互馈赠等价值标准,借助于此,人们相信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利益,最有效地避免或消除矛盾冲突。但是怎样详细说明这些价值标准,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如何以及它们通过何种象征化的描写得以表述,在这一点上各文化之间出现了偏差。从在口译中研究文化差异的角度来看,对文化这一概念所作的全面阐释显得最为贴切文化是一种万有的、对一个社会、国家、组织或团体极为典型的定位系统。这一系统由特殊的标记构成,在每一个社会里以口头形式得以世代传承。它影响到全体社会成员的感知、思维、价值判断和行为,并以此对他们的社会属性作了界定。川在文化和人种形成过程中,各民族文化都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与其他某种文化发生联系,绝对封闭的文化在当今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只有从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人手,从不同视角分析跨文化交际中信息接收的不同结果,才能制订科学的语际翻译策略,从而避免或弥补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意义损失。二、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口译绝非简单的语际信息传输,而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极强的心智活动,是文化的四大系统经济系统包括生态环境、生产、交换和分配方式、科学技术、人工制品等;社会系统包括阶级、群体组成、亲属制度、政治、法律、教育、风俗习惯、通史等;观念系统包括宇宙观、宗教、巫术、民间信仰、艺术创造和意象、价值观、认知和思维方式等;语言系统包括音系学、字位学、语法和语义学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碰撞与聚合。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语义、语用利符号关系三个层面上的非对等或不完全对等,说明严格意义上的直译往往是不可能的。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人类的话语交际具有不确定性、含糊性和非完整性等特点,但同时又往往足以达到交际目的。这是通常从内文化角度出发对交际的理解。借助于下列图示,揭示出还有哪些因素对跨文化交际与内文化交际相比较产生影响。如果说层面和层面Ⅲ包含了对交际而言普遍重要的因素层面①个性,即气质、性格特点和对问题的看法;②情景状况;⑧对谈话伙伴的关系,如权力结构、好感或反感;层面Ⅲ熟悉交际过程和不同的交际语体,层面和层面Ⅳ所包含的因素则体现出不同文化间的差异,这些差异有可能引发交际中误会的产生。层面Ⅱ涉及的是外语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层面Ⅳ包含两方面的因素①对本国文化和异国文化的了解,②与外来文化打交道的经验和对本土文化的认同。这些因素与奈达提出的翻译的文化能力大致相同,将之称为文化结构特征,并建议从以下八个方面对每一种文化的特征进行归纳感知、时间概念、空间概念、思维、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社会关系、文化载体的自我写照及其对其他文化的关系。三、跨文化交际中的信息接收模式一模式1口译员→文化→目的语听者受不同的、带有文化烙印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偏好所制约的个体理解结果是一个变量。但这一变量同时又揭示出个体间的常量因素,并最终使相互理解成为可能。下列图示说明,从不同的视角看待信息接收结果将会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由口译员促成的跨文化交际。当不理解的情况出现时,听者在交际语境中至少在短时间内会迷失方向,也就是说对语义的恒定性无法把握,而他是能够意识到这一点的。趋同是指在目的语听者身上有意和无意地引发一种与接收信息完全一致的接收结果。特别当在说话者和听者之间存在一种信任关系时,信息接收经常会达到趋同的效果。趋异理解源于讲话内容与听者现有知识之间的一种更为有意的认知冲突张三说的是甲,但正确的却是乙。趋异理解的另一种情况是约定使用一种语言代码张三说的是甲,但指的却是乙。这种极其有趣、对口译员而言看似矛盾、有时甚至有利的现象‘,囊括了方方面面的情况礼节性的假趋同我完全赞同您的看法,只是在一点有所保留,局限于个别情况或说明的接收趋异比如在探讨一个本身毋庸置疑的客观事实产生的原因时,近乎于讥讽的情况,即用复杂的句子或费解的措辞来表达一种明确的说法,但真正所指的却是其相反的一面。更为有趣同时对口译员而言更为不幸的是误解这一情况的产生。误解一方面可能是有意的,即用预期态度有选择感受信息的结果。对此人们经常无计可施,因为有意的误解包含了一定的情感和兴趣因素。而从听者的角度来看往往无意识的误解却具有趋异特征,因为理解过程是按照目的语自身的符号、原型和模式进行的。后一种情况即无意识的误解无疑构成了跨文化交际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口译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果说在出现不理解的情况时,交际双方往往会对交际过程进行更正的话,那么当无意识的误解出现时,听者至少会在一段时间内认为自己的接收模式是唯一正确的他不希望特定的表达、手势和行为方式被曲解。无意识的误解由不同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