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3、为什么说不能盲目进城务工?
盲目地进城去寻找工作机会有三个害处:一是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盲目涌入大城市,这种“误打误撞”的办法找到工作的可能性极小,可能会造成城市臃肿,贫民窟膨胀,进一步导致污染、犯罪等社会问题;二是浪费自身的钱财,盲目进城务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只计算乘车费用以及办理证件的费用,可能就是一笔不小的花费,更何况在没找到工作之前的伙食费、住宿费等等,加起来可能就是几年的田间收入了。三是容易上当受骗,有些不法分子经常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急于找到工作的心理,进行诈骗、拐卖、勒索等犯罪活动,使进城务工的农民蒙受经济的或心理的伤害。
有些人抱着“争口饭吃”的目的,盲目到大、中城市寻找工作,花了不少钱却一无所获。有的人认为,反正城市有劳务市场和职业介绍所,到了以后再找工作也不迟;有的人仅仅是听说家乡有人在某地“混的不错”,就贸然找上门去,希望老乡帮忙给找个工作;还有的人是在别的城市“碰壁”之后,又流动到一个新城市“碰碰运气”。这都是不可取的。城市不是弯腰就能拾到黄金的地方,所谓“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进城务工之前一定要做好必要的准备,把应该考虑的问题,都全盘考虑清楚。特别是获得准确信息是十分重要的。
4、哪些人不适合进城务工?
一个人能否外出务工,要根据家庭、自身和当地的具体情况确定。家中劳动力多、耕地少、经济困难,而本地又没有合适的致富门路和挣钱的机会,本人身体好,又有一定的文化和技术,能独立生活并符合外出务工条件要求的,可选择进城务工,或搞多种经营,走农业致富道路。
如果有以下的这些情况,最好不要进城务工:
首先,文盲不宜进城务工。因为城市与农村各方面的差别都比较大,无论是出行,还是购物,都需要识字。不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来到城市就像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只能是手足无措,可能连一个乘车问题就难以解决,更何况其他问题呢?
其次,孕妇、残疾人和体弱有病者,不宜进城务工,因为他们不能进行独立生活。进城务工就是为了工作,是给别人提供劳动或服务,而孕妇、残疾人和体弱有病者,由于身体的原因,往往需要的是得到别人的照顾,所以不适合外出务工。
另外,60岁以上的男性和55岁以上的女性也不宜进城务工。按照劳动法规定,这类人群已属于退休阶段,其身体条件各方面都已大不如前,而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大都是年轻力壮的青年,老年人进城很难找到工作,只会给家人带来经济上的负担和情感上的担忧。同时,低于法定就业年龄(即低于16周岁)的未成年人,也不能进城务工,这是国家明文禁止的。
5、如何办理有效的身份证件?
有效身份证件是指有效期内的居民身份证。居民身份证全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是发给16周岁以上公民的法律文件。身份证是证明一个人身份的基本证件。进城务工者不论出行、留住还是求职,都必须持身份证,因而必须随身携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年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可以依照本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公民应当自年满十六周岁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由监护人代为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公安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及时予以办理。公安机关应当自公民提交《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之日起六十日内发放居民身份证;交通不便的地区,办理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不得超过三十日。
十六周岁以上公民的居民身份证的有效期为十年、二十年、长期。十六周岁至二十五周岁的,发给有效期十年的居民身份证;二十六周岁至四十五周岁的,发给有效期二十年的居民身份证;四十六周岁以上的,发给长期有效的居民身份证。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自愿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的,发给有效期五年的居民身份证。
如果没有正式居民身份证,或丢失来不及补办,则应该在离家外出务工之前,到当地公安机关或乡以上的人民政府办理临时身份证或身份证明。申领居民身份证时,需填写《常住人口登记表》,交验户口簿,交近期标准照片两张。
6、使用身份证时应该注意什么?
身份证只证明本人身份,不能转借给他人,否则要自己承担由此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因此外出务工时,应该很好的保管和保存好自己的身份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应当出示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
(一)常住户口登记项目变更;
(二)兵役登记;
(三)婚姻登记、收养登记;
(四)申请办理出境手续;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用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的其他情形。如选民登记、入学、就业、办理公证事务、参与诉讼活动、办理机动车、船驾驶证和行驶证、非机动车执照、办理个体营业执照、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