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伤寒论》论医源性阳虚.pdf.pdf

格式:pdf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伤寒论》论医源性阳虚.pdf.pdf

上传人:dyx110 2015/1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伤寒论》论医源性阳虚.pdf.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维普资讯
· · 总电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
《伤寒论》论医源性阳虚
郭聂涛
提要对伤寒论有关医源性阳虚的论述, 进行了系统
的整理和总结。将医源性阳虚归纳为误汗伤阳、误吐伤阳、误下
伤阳、误火伤阳和误用苦寒伤阳五大类, 并举例介绍和分析了有
关条文的具体论述。、
关键饲伤察杂病论误治阳虚
医源性阳虚, 指因医生误治而导致的阳. 汗伤脾阳: 伤寒论第条云: “发
虚。在伤寒论》中,对这类阳虚讨论不汗后,腹胀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
少,但其内容散见于该书各篇中,若不加以之”。发汗太过, 损伤脾阳,脾阳虚则运化
系统整理,颇难窥其全貌。为此本文对伤失职,气滞于腹,出现腹胀满等。
寒论中有关医源性阳虚的论述,; 伤寒论第条云。“病
步的整理总结,试图对其进行一次全面系统人有寒,复发汗, 胃中冷, 必吐蛔。病人
的分析和讨雠~ 一一平素有寒,脾胃阳虚,虽太阳病,只宜温中

解表,不可单纯发汗。误汗则胃阳虚更甚,
邪在太阳, “当以汗解,但须以“微胃中寒,蛔虫因寒而动,气逆不降,故吐
似汗为弦为度。如伤寒论第条云:服蛔。
桂枝汤当以“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差;不. 汗伤表阳: 伤寒论第条云: “太
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发汗不当, 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
或误用汗法, 均可伤人阳气而导致医源性阳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 桂枝附子汤主
虚。之”。发汗太过,表阳随汗外泄,不能固护
. 汗伤心阳:如伤寒论第条云: 于外,故大汗不止而恶风。汗多伤津,故小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便难。阳虚不温, 加之津伤不濡四肢,则四
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汗为心液,发汗肢微急, 难以屈伸。
过多, 心阳随汗外泄,导致心阳虚, 故而出. 汗伤心脾阳气: 伤寒论第条云:
现上述临床表现。“发汗后, 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
. 汗伤肾阳: 伤寒论》第条云: 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若发汗不当,或误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用汗法,虚其心脾之阳,致心阳不能坐镇于
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僻地者, 真武上,普照予下脾阳不能守护于中,下焦水
汤主之”。肾主水液,发汗太过,损伤肾寒之气欲动, 乘机上犯而为脐下悸动。
阳。肾阳虚衰,不能化气行水;水气内动, . 大汗亡阳: 寒论第条云
“发汗多,若重发汗者, 亡其阳, 谵语, 脉
. 上泛于心则心悸上犯于清窍则头眩外犯
筋脉肌肉则身鹅动,振振欲僻地。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弦。若发汗太过、阴
维普资讯
年第卷第期
液外泄,阳随液亡,导致亡阳, 阳亡阴亏、阳之证。肾阳虚衰,阴寒内盛,虚阳外扰则
心气散乱,神叨无宅,故而谵语等。烦躁。昼日阳旺, 虚阳尚能与阴争, 故“昼
误吐伤阳‘烦躁不得眠”。夜问阳衰, 虚阳不能与阴
伤寒第条云: “病在胸中, 当争,则夜而安静”,但这种安静:非安静如
须吐之”。若旭之不当, 易伤人阳。如常,而是躁后疲惫之象。
伤寒论第条云: “伤寒,若吐若下. 下伤脾肾阳气: 伤寒论第条云:
后, 心下逆满, 气上攻胸,起则头眩, 脉沉“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
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