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分香蕉》教学设计怀宁县实验小学王天祥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香蕉》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分香蕉”的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操作与交流中,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2、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四、教学过程:教师导语:师:《西游记》大家看过吗?《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从天宫带回来一些水果来到花果山给小猴子们吃,我们来看看带回来了什么水果。(出示:分香蕉图一)带回12根香蕉(板书:12)准备分给2只猴子吃,(出示2只猴子,板书:2)要分给这2只猴子吃,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帮帮猴子分香蕉。(板书课题:分香蕉)。你们说怎样分才是公平呢?生:要“平均分”才公平,(板书“平均分”)师:什么叫做“平均分”?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一)、探索新知1、分香蕉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师:下面请你们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一边分一边想想你是怎样平均分的?看看每只猴子分几根?(学生操作平均分小棒)教师板书:每只猴子分几根?师:谁愿意把你分得的结果上来演示一下。(生到讲台上来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师:你们分得的结果小猴子很满意,可是你们可知道这个猴子分香蕉的过程和结果还可用算式来表示呢。就是用除法算式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板书:除法)A、除法算式的书写师: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12÷2=6(根)(板书:12÷2=6(根))B、除法算式的读法师: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读呢?“12÷2=6”读作:12除以2等于6。(板书:读作:12除以2等于6)教师范读,学生跟读“12除以2等于6”C、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师:在这个算式里,12,÷、2和6各代表什么呢?请学生对照算式与猴子分香蕉的画面,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生:算式中的12表示有12根香蕉;÷表示平均分;2表示有2只猴子;6表示每只猴子分得6根香蕉。2、变式练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能分到多根香蕉?(教师增加1只猴子)怎样用算式表示:每只猴子分到多少根?生:12÷3=4(根)教师板书:12÷3=4(根)师:说一说算式里的12、÷、3和4分别表示什么?生:……师:如果再增加1只猴子,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4只猴子,每只猴子能分到多根香蕉?(教师再增加1只猴子)怎样用算式表示:每只猴子分到多少根?生:12÷4=3(根)教师板书:12÷4=3(根)师:说一说算式里的12、÷、4和3分别表示什么?生:……3、分香蕉活动二: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1)出示情境图师:孙悟空看着小猴子看到想吃香蕉的样子,还想考考小猴子。如果答对了小猴子就能吃上香蕉。题目是:如果把这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需要几个盘子呢?(出示分香蕉图二)(2)分一分师:下面请同学们再用手中的12根小棒代替香蕉,用小纸片代替盘子来帮助小猴子分一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