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6章组建Windows 2000 Server网络平台
Windows 2000 Server 以其良好的服务和管理性能获得了广大网络用户的普遍欢迎,通过本章的学习并配上上机操作,可以使读者全面掌握Windows 2000 Server 网络的组建方法。使读者在学习上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重点:
客户/服务器模式
网络操作系统
域服务器的安装
网络服务器的配置
难点:
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基本概念
网络操作系统组网的特点
网络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网络是目前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主流,本课将结合目前普遍使用的Windows 2000 Server网络操作系统,介绍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网络的组建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读者可以掌握Windows 2000 Server域服务器的安装及网络服务器的配置及客户端接人域服务器的方法等内容。
客户/服务器网络计算机模式
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简称C/S)模式是一种技术先进的、当前较为流行的网络计算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充分发挥网络中客户机和服务器的资源、性能来共同完成一个确定的任务。
网络计算模式的发展过程
随着网络技术和网络应用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计算模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从早期的以大型机为中心的计算模式,到后来的以服务器为中心的计算模式,现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都曾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传统的大型机为中心的环境中,众多的用户同时共享大型机的中央处理器资源和数据存储功能,这种计算模式称作集中计算模式。在这种计算模式中,用户实际上是分时利用大型机的资源的。因为大型机功能强大,运算速度非常快,所以每个用户就以为是自己在单独使用计算机,因此这种模式有时也称作分时共享模式(Time-sharing)。例如,数据库之类的应用程序在大型机上运行,所有的终端都连接到主机上,终端向主机发送信息查询请求,主机对所存储的信息进行检索,并将结果返回终端。在这一过程中,数据库中的数据从主机传输到终端,网络上频繁发生着文件传输活动,所有的运算都依赖于主机,主机为用户提供专用的用户界面,并采用严格的控制机制以及广泛的系统管理和性能管理机制。终端仅相当于一个输入/输出设备,用来对操作过程进行控制,不具备任何的运算功能,是一种无智能的终端,也称作哑终端。
在这种计算模式中网络上的数据传输量很大,尤其是当数据非常多时,主机系统会把与用户请求的相关数据全部通过网络传给终端,这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降低了网络的效率。
20世纪80年代个人计算机迅速发展,计算模式也发生着变化。当时个人计算机为用户提供了一定的CPU资源和数据存储能力,但是通常在大型数据处理时,
这些资源就显得不够了,这也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个人计算机就与服务器结合起来,出现了以服务器为中心的计算模式,其中服务器主要用于共享资源的管理,而每台客户机都有自己的操作界面和应用程序并对其加以控制。在这种模式中,所有的应用程序都在客户机上运行,而服务器就相当于外设的扩展,例如提供共享的硬盘、打印机、调制解调器,因此这种模式又称作资源共享(Resource-sharing)模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个人计算机的性能越来越高,为了充分发挥网络上各种计算机的性能,人们开始运用一种称作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的计算模式。在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中,应用被分为前台(Front-end,指客户机)和后台(Back-end,指服务器)()。用户在前台(客户机)发出请求,后台(服务器)则负责接受并响应这个请求,将结果返回客户机。客户机和服务器是两个可以协调工作的不同实体,两者之间使用预定好的语言相互交流。
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中的前台与后台
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把一个应用分成运行在由网络连接的计算机上的不同进程,客户机和服务器各自使用自己的资源和能力来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完整的任务由前台和后台共同分担,充分应用网络中客户机和服务器的资源、性能来共同完成一个确定的任务。就像工厂内生产线上的工人各自完成自己的工作,生产出一个共同的最终产品一样。目前大多数网络都采用这种工作模式。
资源共享模式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都允许客户机访问服务器上资源,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在以服务器为中心的资源共享模式中,服务器仅相当于一个扩展的外设,所有的客户机都共享服务器上的资源,每个客户机就像使用本机外设一样使用服务器及与之相连的外设,所有的操作和应用都在客户机上完成而仅仅从服务器下载文件和数据();在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