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13酸碱平衡.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3酸碱平衡.doc

上传人:bjy0415 2015/1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3酸碱平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案首页
教师姓名
程玉宏
职称
中级
授课时间
讲授课程
生物化学
授课班级
10级护理8班
层次专业
专科
授课题目
第十三章酸碱平衡
授课学时
1
教学目的及要求
、碱性物质的来源;能够说明血浆pH值与碳酸氢盐缓冲体系的关系。
;酸碱平衡主要生化诊断指标,并能据其判定酸碱失衡的类型。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血液的缓冲体系及作用;酸碱平衡的主要生化诊断指标。
难点
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全国医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生物化学(第二版)
全国医学高等专科院校教材生物化学学习指导(第六版)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生物化学(第七版)
教具及教学方法
多媒体;理论讲解,案例教学,引导启发
主要内容时间安排
导言 3`
体内酸性、碱性物质的来源 5`
血液的缓冲作用 15
肺在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15`
肾在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30`
酸碱平衡主要的生化指标 14`
小结 3`
练习 5`
教学
反馈
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后作业
审核
情况
教研室:
文程

年月日
系部:

年月日
教学管理部:
年月日
续页
板书提纲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第一节: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
一、酸性物质的来源
挥发性酸
非挥发性酸
二、碱性物质的来源
第二节:酸碱平衡的调节
一、血液的缓冲作用
(一)血液缓冲体系
(二)血液缓冲机制
二、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三、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一) 肾小管泌H及重吸收Na


(二) 肾小管泌NH4+及重吸收Na
(三) 肾小管泌K+及重吸收Na
三、酸碱平衡的主要生化诊断指标
(一)血浆pH
酸碱平衡
即碳酸,350L(15mol)CO2,碳酸苷酶(CA)
糖、脂、蛋白及核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有机、无机酸。
蔬菜、水果中含有柠檬酸、苹果酸等钠钾盐。
人体内代谢过程中生成酸多碱少,主要对酸进行调解。
最直接,也最重要
血浆中:NaHCO3/H2CO3
红细胞中:KHCO3/H2CO3、K-Hb/ H-Hb、K-HbO2/ H-HbO2
亨德森—哈塞尔巴赫方程式:
pH = pK + lg [NaHCO3] / [H2CO3]
NaCO3/H2CO3之比维持在20/1,,酸碱平衡。
NaCO3→经肾调节
H2CO3→经肺调节
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都能够主动分泌H+,发生H+-Na+交换,达到排H+和重吸收NaHC03的目的。
NH3由远曲小管分泌至管腔内与H+结合成NH4+,NH4+可与小管液中强酸盐(如NaCl)的酸离子(如Cl-)结合成酸性的铵盐(如NH4Cl)随尿排出,而余下的正离子Na+(是跟上面氯离子相关联的)则与H+,交换进入小管细胞而后转运回血(这一点很重要)。使机体排酸保碱。所以酸中毒时尿氨排出量增加。
尿中的K+主要是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
血液pH是血液中H+浓度的负对数。 -
续页
板书提纲
主要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