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福州孔庙.doc

格式:doc   大小:36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福州孔庙.doc

上传人:雾里行舟 2019/4/24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福州孔庙.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福州孔庙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福州孔庙参观。首先,向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孔庙的基本情况。福州孔庙俗称圣人殿,是祭祀文圣孔子的地方,占地7千5百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福州孔庙最初建在福州城西北,是培养秀才的学校,里面祭祀着孔子。唐朝大历八年(公元773年),观察使李椅把学宫移建到这里。五代后梁龙德元年(公元921年),闽王王审知在这里开设四门学。现在的孔庙殿宇是清朝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十月至四年(公元1854年)六月建起来的。庙的中轴由南至北为棂星门、泮池泮桥、仪门厅、大成殿,两侧是廊庑、官厅、乡贤祠等。按封建制度规定,当时福州全城所有其他建筑的高度都不能超过孔庙,由此体现孔子的崇高地位。棂星门也称先师门,门以“棂星”命名,表示孔子是天上星宿下凡。棂星门左右两侧墙壁上分别刻的“金声玉振”和“江汉秋阳”八个大字有深刻的涵义。“金声玉振”比喻孔子学识渊博,是古代文化知识的集大成者。“江汉秋阳”指孔子的道德品质十分高尚,像是在长江、汉水里洗过,又像是在烈日下暴晒过一样,光明洁白,没有人比得上。解放前,孔庙被列为“圣地”。棂星门前跨街建有常年关闭的宫门,宫门两端竖着下马碑,碑上用汉文和满文刻着“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字样,经过这里的官员都要下马步行,以体现对孔子的尊敬。当时,孔庙在每个月的初一、十五对外开放,衣冠不整的人是不允许进去的。1962年改为少年宫,1961年、1996、2006年先后被公布为市级、省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家进入棂星门后首先看到的是泮池和泮桥。“泮”通“半”,“泮池”也就是半圆形的水池。根据古代建筑规制,学校里面东西门轴南边建泮池。古时候,生员入学称为“入泮”,要举行入泮仪式。泮池上建的桥叫泮桥,也称“状元桥”,寓意“平步青云”。现在看到的就是仪门厅,也叫大成门。大家也许已经注意到在大成门两侧摆放的钟和鼓了。这是我们参照北京孔庙的格局进行复制的。大家都知道“暮鼓晨钟”的说法,是指一般寺庙中晚上击鼓、早上敲钟,以此来使人警觉醒悟、荡涤心灵。但是孔庙的钟和鼓不是每天都敲击的,而是旧时孔庙举行春、秋祭祀典礼时才使用。所以,请大家眼观手勿动,不要随便敲击。大成门东面陈列的是“福州历代进士名录”碑,选用青石为材,碑体采取通体碑廊的形式,由51块长195厘米,宽72厘米的石碑组成,碑上刻有各个朝代福州籍的进士4073名,其中宋朝的最多,达到2625名。福州孔庙在1000多年的岁月中曾经发生过四次大火灾,分别在宋熙宁、景定,明洪武和清咸丰年间,但由于孔庙在人们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所以每次灾后都很快得到修复。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咸丰元年重建福州文庙碑记”。根据历史记载,咸丰元年八月初三一大早,全城官绅聚集在孔庙举行秋祭仪式,祭祀结束后不久发生了火灾,烧毁官厅、大成殿和东西庑,共计三十三间。几天后,知府召集全城官绅协商重建孔庙,所需的费用由大家分摊。当年10月开始动工,经过几千名民工四年的辛勤劳动,新的孔庙建成了,也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孔庙。这两块碑上就记载了当年修复孔庙的基本情况。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块碑在雕刻上有它的独特之处,站近一点看会发现碑文是向内凹的,也就是阴刻,站远一点看却会觉得字是向外凸的,有种浮雕的感觉。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视觉感,有四种原因:1、石碑放置的位置,2、文字的结构,3、雕刻的深度,4、石匠精湛的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