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议冬季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冻害分析及防护措施摘要:当温度降至0℃时,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游离水有一部分开始结冰,逐渐由液相变为固相,这时水泥水化作用基本停止,强度也不再上升。温度继续下降,当混凝土中的水全部结成冰,由液相变为固相时,体积膨胀约10%,同时产生侧压力。这个应力值一般大于混凝土浇筑后内部形成的初期强度值,致使混凝土受到程度不同的早期破坏而降低强度。在实际施工中,在根据施工现场气温变化、工程结构部位和数量、工期要求期限、水泥品种、外加剂、保温材料性能和现场条件、供热来源等情况,采取合适的施工方法和组织措施。一般情况下,同样一个工程可以有多种方法和措施来保证工期和质量,但最佳方案必须满足工期短、造价低且质量有保证。关键词:冬季施工水泥路面冻害分析施工防护从事公路建设者们都知道水泥混凝土路面与其他类型路面相比,混凝土路面具有以下优点:一强度高、二稳定性好、三耐久性好、四有利于夜间行车等。然而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保障春运畅通、某某庆典活动、为了下一个重点项目如期开工确保道路畅通、以及因道路在建设过程中遇到某些不确定因素导致工期迟缓为了确保合同工期等情况下,这样就不得不在冬季低温施工水泥混凝土路面。然而混凝土在低温下施工如果措施不得当往往会出现混凝土受冻害损伤,影响工程质量,缩短道路使用寿命。混凝土受冻害损伤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剥落脱皮是由于冻融引起的混凝土表面材料的损伤;2)内部损伤是表面没有可见效应而在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损害。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交通的便捷、快速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常常面临着工期和提前通车的压力,为了解决公路通车工期和冬季施工技术之间的矛盾,水泥砼路面冬季施工防护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水泥砼在冬季施工中的工程质量。首先对冬季混凝土施工受冻问题分析1、温度与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关系混凝土捣拌浇灌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和有高的温度,是由本身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泥水化作用的速度除与混凝土组合材料和配合比有关外,主要是随着温度的高低而变化。当温度升高时,水化作用加快,强度增长也快;而当温度降至0℃时,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游离水有一部分开始结冰,逐渐由液相变为固相,这时水泥水化作用基本停止,强度也不再上升。温度继续下降,当混凝土中的水全部结成冰,由液相变为固相时,体积膨胀约10%,同时产生侧压力。这个应力值一般大于混凝土浇筑后内部形成的初期强度值,致使混凝土受到程度不同的早期破坏而降低强度。此外当水结成冰后会在骨料和钢筋表面产生颗粒较大的冰凌,这种冰凌会减弱水泥浆与骨料同钢筋的粘结力,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当气温回升冰融化后又会在混凝土内部留下众多的空隙和孔洞,降低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耐久性。2、临界强度与预防早期冻害之间的关系混凝土冻结前,要使其在正常温度下有一段预养期,以加速水泥的水化作用,使混凝土获得不遭受冻害的最低强度,一般称为临界强度,即可达到预期效果。对于临界强度,各国规定取值不等,我国规定为不低于设计强度的30%。冬季混凝土施工中,水的形态变化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增长的关键因素。分析国内外关于水在混凝土中的形态的一些资料可以看出,新浇灌的混凝土立刻冻结时,有四分之三以上的水变成冰,液相不足四分之一,水化反应极其微弱了;当混凝土经过24h的标准养护后再冻结,只有三分之二的水变成冰;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标准的一半以上时,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