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安乡渔鼓艺人口述史.doc

格式:doc   大小:3,49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安乡渔鼓艺人口述史.doc

上传人:小点 2019/4/25 文件大小:3.4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安乡渔鼓艺人口述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袃膂中华女子学院薂11***安乡渔鼓艺人口述史羃——消逝的渔鼓薃罗璐璐羀羆图片所有权归本稿作者肃主题:安乡渔鼓羄安乡渔鼓(来源于百度百科):安乡渔鼓据县文学史所述,它在唐代就已传入县境,宋、明两代得以发展,清朝盛行,沿自今天,已有千多年历史。据调查统计,目前仍有四十多台渔鼓艺人分布在黄山头镇、焦圻镇、官垱镇、大鲸港镇、深柳镇、安康乡、安障乡、安全乡、安福乡、安凝乡、安生乡、安裕乡等地从事演出活动。蚂安乡渔鼓截竹筒三尺许为鼓腔,一端蒙以皮革或油膜。左手抱鼓、钹,简板靠肩,右手下三指击鼓,上拇食指执竹竿敲钹,配合简板击节为拍,自唱自伴。罿安乡渔鼓是典型的民间口头创作的说唱文学(因为安乡渔鼓盲人从艺较多,口头传授说唱文本),俗称安乡渔鼓派。膃安乡渔鼓以唱为主,“念”、“表”、“白”皆俱。唱词多系整齐的七字句,首句起,双句押韵,有的一、二、四句押韵,有的分段转韵,也有句句押韵,一韵到底。肁选题经过与原因:这次口述史的选题有三次变化。第一次是想借湘西支教之便做关于湘西民俗的主题,但因为湘西冻雨支教推迟到年后,就临时改变主题。也是顺着民俗的思路想做关于家乡的民俗的内容。当时第一个想到的是常德丝弦,在搜集常德丝弦的过程中,了解到了自己出生的小县城也有一门极具特色的艺术——安乡渔鼓。渔鼓没有常德丝弦那样受到如此大的关注,虽然现今当地政府也比较重视,2009年安乡渔鼓被安乡县人民政府公示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但是渔鼓仍然面临着后继无人,即将消失的尴尬局面。既是为了完成这次口述史,也是这门曾经广受喜爱的艺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宣传(该信息来源于百度百科)。膀口述者:褚宏鉴,安乡县政府公示的安乡渔鼓继承人。常德市首届澧水流域鼓王擂台赛的鼓王。1939年出生于湖南省安乡县官垱镇。现年72岁。有三儿三女。现独自一人居住在官垱镇的老房子里。螈口述时间:第一次:2011年1月26日星期三下午1:30—3:30芃第二次:2011年1月30日星期日下午2:00—3:00蒂采访人:第一次:罗璐璐袁第二次:罗璐璐周欣薇口述史内容(因老人说得比较随意,经确认后按时间顺序做了调整):薇我是个农民,这些文艺方面我蛮爱好。而且农村里面也比较缺乏文艺生活。当时学这门艺,一是因为我的爱好,二也是因为家里十口人要吃饭。为了挣钱。袂我是六岁发的蒙,跟着私塾先生读了一年半的书。当时读书就是给你一本书,一天教两句。跟着先生念,要会背了,认识这些字了就可以了。再后来就是讲书,告诉你这几句是什么意思。但是我没有念到那个时候。因为没钱念书,八九岁就回家务农了,在家帮着收收肥。十六岁结了婚,前三年没有孩子,从十九岁到二十八岁这九年一连生了六个孩子。几乎每一年半一个孩子。荿后来父亲死了,又有不少孩子要抚养,还有一个妻子,一个未出嫁的妹妹。吃饭的人多,劳力又少,当时每家都分的有粮食的指标,我们家十个人的指标,吃不完,但是还是要拿钱去买。拿不出钱来,家里很艰难。当时渔鼓是个很挣钱的手艺,在东西都是几毛几分一斤的时候,打一次几个小时能拿到三块钱。(现在打一次三个小时左右,也可以拿到三四百块钱。)在茶馆里会有艺人表演,就偷偷学艺,我的记性好,听了的词就能记着,回家了可以默写出来。而且我吃得苦,别人都割了谷午睡的时候,我就在桌子边铺上纸写,两边铺上毛巾不让汗滴到纸上。我平时也很注意观察,别人说话的时候我们都是听着的,会编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