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家乡的口头文学 湖北省.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家乡的口头文学 湖北省.doc

上传人:小点 2019/4/25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家乡的口头文学 湖北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我家乡的口头文学口头文学是指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进行集体修改的文学,包括神话、故事、传说、歌谣、谚语等,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口头文学是口口相传的文学作品,是民间文学的主要流传方式,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等就是由口头文学慢慢成型的。口头文学是与正统文学相对的一个的概念,历来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然而正是因为它的这一特点,所以都是真正属于普通民众的文学。口头文学一般很难确定其具体作者,因为绝大部分为群众集体创作。它主要依靠人们的口头相传,大多不入文学典籍,也很少有评论家参与评论。在流传的过程中,随意性很强,内容及形式经常发生一些变化,甚至衍生出许多版本。口头文学最本质也是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发扬于民间。它是民众最真实的生命体验,属于“原生态”的文学样式,毫不矫揉造作;它直抒厚重胸臆,活泼生动,老少咸宜,往往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揭示最深刻的内容。尽管口头文学的地位并不显赫,但是其独特的特点使得它成为一切文化的起源,属于文学的最早形式。湖北省的口头文学样式也差不多。由刘守华教授主持和参与开发的湖北民间文学“三家三村”就是一项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所谓“三家”是指湖北省发现的刘德培、刘德方和土家族女故事家孙家香三位民间故事家,所谓“三村”是指丹江口市五家沟故事村、武当山官山乡吕家河民歌村和青林寺谜语村。吕家河村有182户,在749人中,会唱两小时以上民歌的有85人之多,流行的民歌调子达70多种,有学者认为它是当之无愧的“汉族民歌第一村”。这六项已分别被列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由刘守华教授创作的长诗《黑暗传》长达5000行,被称为“汉民族神话史诗”。“三寸三家”就是典型的湖北的口头文学代表。它们的开发又代表着一项伟大的艺术被保存下来,对中国甚至世界的口头文学有着重大的意义。“三家三村”主要是发掘了三位伟大的民间故事家和三个十分有特点的村子,使得他们将他们灿烂的十分富有当地色彩的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重大的意义。我通过查资料找到湖北省进入国家名录和推荐名单的神话和传说项目有:董永传说(孝感市)、屈原传说(秭归县)、王昭君传说(兴山县)、木兰传说(武汉市黄陂区)、炎帝神农的传说(随州市曾都区)和炎帝神农的传说(神农架林区)。从这些项目看来湖北省的口头文学还算是非常丰富的,都是劳动人民在工作之余创作的,反映了他们内心的一种美好向往,或是对生活的理想,同时这些都还具有一定的地方色彩,都是本事起源于湖北省或是与湖北省有某种渊源关系,如屈原的故事就是与湖北省秭归县有着深厚的关系,还有木兰传说和王昭君传说。这些传说故事都具有久远的历史,影响很大,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听说过这些故事,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得以流传至今,并被人们喜爱,像流传范围广及全国各地的董永传说,在西周至汉代的文献中就有所记载,拥有着漫长的流传史。这些被流传的故事人物也是因为某种功绩成为被人们讴歌的对象,如屈原、王昭君、木兰等。在我看来,这些也是口头文学的一大特点,凡是能够被人们流传下来的故事都是因为其主人公有着某种打动人们的举动,或是爱情或是孝心或是***功绩。下面主要论述一下炎帝神农传说。炎帝神农传说与其它的不一样,是由神话故事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