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8医院生物安全管理制度.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8医院生物安全管理制度.doc

上传人:drp539609 2019/4/25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8医院生物安全管理制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责任人,其指定专人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从事实验活动的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正规院校医学或生物学教育经历,具有医师或技师等专业技术资些,,并经实验室所在单位考核合格。。定期进行必要的预防接种。,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做好个人安全防护。不应穿着工作服离开实验室。二、环境、“生物安全”警告标志,注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和负责人电话。未经许可,非授权人员不应进入实验室,实验室门应保持关闭状态。,实验室内严禁设立生活区和办公区。  、干手设施。 ,可进行良好的通风换气;配备合格并满足实验需要的生物安全柜;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并按期检查验证合格。,常备乳胶手套、消毒剂。 (毒)种的冰箱,保存明确含有病原微生物标本和菌(毒)种的冰箱需配备双锁。三、病原微生物的分类、采集、运输管理  《人间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进行病原微生物分类。根据实验活动的性质、所涉及的病原微生物种类,从事与从事与本实验室相当的实验活动。  :;;;。采集过程中应当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并对样本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做详细记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或样本在取得《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转运证》后方可运送。操作管理  实验室应围绕生物安全管理中病原微生物标本的接收、登记、保存、实验操作,生物安全柜、高压蒸汽灭菌器的使用与维护,菌(毒)种运输、保存等环节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操作技术规范、应急预案。  指定专人对涉及含有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菌(毒)种的―切实验活动进行如实的、可溯源的记录,记录内容应使用客观计量指标,记录者签字确认。严格执行微生物实验室技术操作规范、操作规程,自觉参加有关知识培训,及时更新知识。  微生物室标本接种、培养、鉴定等有传染性风险操作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非本室工作人员严禁入内。所有样本、培养物均可能有传染性,操作时均应戴手套,穿隔离衣、戴口罩,采取正确的自我保护措施。在认为手套已被污染时应脱掉手套,马上洗净双手,再换一双新手套。  不得用戴手套的手触摸自己的眼、鼻子或其他暴露的黏膜或皮肤。不得戴手套离开实验室或在实验室来回走动。  严格禁止用嘴吸液。实验材料禁止放入嘴里。禁止舔标签。、培养物、废弃物应被假定有传染性,以安全方式处理和处置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应严防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必须高压灭菌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所有的实验步骤都应尽可能使气溶胶或气雾的形成控制在最小程度,任何使形成气溶胶的危险性上升的操作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