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425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doc

上传人:镜花水月 2019/4/25 文件大小:4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袃芈核磁共振膆实验报告袄蚀蚁薅一、(1)了解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蝿(2)学习利用核磁共振校准磁场和测量因子g的方法:艿(3)掌握利用扫场法创造核磁共振条件的方法,学会利用示波器观察共振吸收信号;芅(4)测量19F的gN因子。-Ⅱ型核磁共振实验装置,水样品和聚四氟乙烯样品。蚈探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图一中绕在样品上的线圈是边限震荡器电路的一部分,在非磁共振状态下它处在边限震荡状态(即似振非振的状态),并把电磁能加在样品上,方向与外磁场垂直。当磁共振发生时,样品中的粒子吸收了震荡电路提供的能量使振荡电路的Q值发生变化,振荡电路产生显著的振荡,在示波器上产生共振信号。肅二、实验原理薀(要求与提示:限400字以内,实验原理图须用手绘后贴图的方式)芀原子核自旋角动量不能连续变化,只能取分立值即:肈P=I(I+1)ћ螆其中I称为自旋量子数,I=0,1/2,1,3/2,2,5/2,…本实验涉及的质子和氟核F19的自旋量子数I都等于1/2。类似地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在空间某一方向,例如z方向的分量不能连续变化,只能取分立的数值蚂自旋角动量不为零的原子核具有与之相联系的核自旋磁矩,其大小为:莈薇其中e为质子的电荷,M为质子的质量,g是一个由原子核结构决定的因子,对不同种类的原子核g的数值不同,g成为原子核的g因子。由于核自旋角动量在任意给定的z方向的投影只可能取(2I+1)个分立的数值,因此核磁矩在z方向上的投影也只能取(2I+1)个分立的数值:薆螃原子核的磁矩的单位为:螁羆当不存在外磁场时,原子核的能量不会因处于不同的自旋状态而不同。通常把B的方向规定为z方向,由于外磁场B与磁矩的相互作用能为:芆薁核磁矩在加入外场B后,具有了一个正比于外场的频率。量子数m取值不同,则核磁矩的能量也就不同。原来简并的同一能级分裂为(2I+1)个子能级。不同子能级的能量虽然不同,但相邻能级之间的能量间隔却是一样的,即:衿莆而且,对于质子而言,I=1/2,因此,m只能取m=1/2和m=-1/2两个数值。简并能级在磁场中分开。其中的低能级状态,对应E1=-mB,与场方向一致的自旋,而高的状态对应于E2=mB,与场方向相反的自旋。当核自旋能级在外磁场B作用下产生分裂以后,原子核在不同能级上的分布服从玻尔兹曼分布。螃薂若在与B垂直的方向上再施加一个高频电磁场(射频场),且射频场的频率满足一定条件时,会引起原子核在上下能级之间跃迁。这种现象称为共振跃迁(简称共振)。发生共振时射频场需要满足的条件称为共振条件:羇袅如果用圆频率ω=2πν表示,共振条件可写成:蒃通过测量质子在磁场B中的共振频率νH可实现对磁场的校准,即:蚃反之,若B已经校准,通过测量未知原子核的共振频率ν便可求出待测原子核的γ值(通常用γ/2π值表征)或g因子。莀 薈三、实验步骤芃(要求与提示:限400字以内)。(注意不要碰掉样品的铜皮)羈将边限振荡器的“检波输出”接示波器的“CH1”端,置示波器的“方式”为CH1。羄将边限振荡器的“频率测试”端接多功能计数器的“输入A”。蒂将调压器插头接入220V市电插座。袁调节边线振荡器的“频率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