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螈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文化根基与价值支撑薈——“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首场报告羃《光明日报》(2014年06月04日 05版)螁葿蕿    时间:2014年5月30日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 嘉宾: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 叶小文芅    叶小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学博士,韩国东国大学名誉博士。曾任。现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主要著作有《多视角看社会问题》《化对抗为对话》《把中国宗教的真实情况告诉美国人民》《从心开始的脚步》(中、韩版)《宗教问题怎么看怎么办》《宗教七日谈》《小文百篇》《望海楼札记》(中、日版)等。蒄    今天“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我来开讲,抛砖引玉。玉在哪里?玉在后面一场一场的讲座里,玉在今天听讲的各位老师、同学和网上的朋友那里。在座的各位都是“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我今天很荣幸来讲“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文化根基和价值支撑”。这个题目有一点难,我从三个方面来讲。第一,三君子问出“文化焦虑”。第二,中国梦呼唤“文艺复兴”。第三,富起来更要“厚德载物”。腿 莆三君子问出“文化焦虑”蒄 袄    第一个是黄炎培之问: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都没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中共诸君如何找出一条新路?第二个是梁启超之问:郑和下西洋乃“有史以来,最光焰之时代”,“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个郑和”?第三个是李约瑟之问:如果中国的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羀 蒈    何来文化焦虑?螆 莃    三君所问,无不凝聚折射着文化焦虑。人无文化,浮躁浅薄,难免“其亡也忽焉”。文化涵养,有助于跳出“人亡政息”的周期律。民无文化,行也不远,当然“竟无第二个郑和”。文化繁荣,催生着“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新局面。国无文化,急功近利,能有几个人愿意锲而不舍地艰苦创业?文化底蕴,才能孕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蚀 蕿    三君子所问,我认为根本答案就在二字,文化!袅 螂    三君子问出了文化焦虑。他们焦虑什么呢?中国是最有文化的,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五千年文脉涵养出泱泱中华,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创造了万紫千红的文化。蒀 莆    那何来文化焦虑?近代以来,中国一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古国蒙羞,生灵涂炭,国将不国,文化安在?芇 膂    可是中国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追求民族复兴、追求文化强国的梦想。只有新中国建立,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才能改天换地,才能自己穿上一件新的衣服。可是一穷二白,还是挥之难去啊!我是新中得50年代“大跃进”我们意气风发,超英赶美,拼命干啊。可是毛泽东还是沉痛地说,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毛泽东着急啊!膁 莈    文化荒漠立不起伟大民族莅 蚁    建设军事强国、经济强国,还要建设文化强国,这是几代中国人的强国梦。在文化信念的荒漠上,立不起一个伟大的民族。今天提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梦要有文化的根基,要有价值的支撑。羁 葿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穷”的帽子大体甩掉了,但是“白”呢?外人看我脱穷,都惊讶地睁大眼睛。几年前我去香港出差,女儿让我买一个LV包。一看价格一万二,我说这么贵,是不是多写了一个零,我就犹豫:买吗?尽管我是个部级干部,工资也不低,如果买,一个月工资没了,如果不买回去怎么交代呢?正犹豫,旁边来了一个人,衣服还扣错了,说“拿十个”,看都不看,钱一甩,就走了。我说老板这是什么人,你们商店都是什么人来得多?他说,前些年是日本人,后来是台湾人,他们钱多。可这两年都是大陆的,最近来的全是10个20个拿。我说这是哪里的人呢?这是山西的煤老板。(全场笑)蒄 芄    可是,外人观我治“白”,却不屑地耸耸肩膀。撒切尔夫人,她不像现在的卡梅伦那么客气。中国对英国的出口贸易量大,她说那有什么呢?中国注定成不了强国,出口了那么多电视机,出口过一部电视剧吗?这就讲到我们的软肋了。我们的电视剧很多,这些年开始出口了,前些年可没有出口。但是电视剧题材一窝蜂,一会儿都是清朝格格那点事儿,有段时间全是反间谍片,而且间谍一定是美女。这些片子怎么出口呢?所以外人觉得我们的文化还不太行。蚁 芇    但不管外人如何看我们,我们不必妄自菲薄。我们的文化建设已经出现了发展里程碑。现在文化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站到处都有,农村电影到处放,还有很多农村书屋,是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出书数量第一。可是,我们还算不上文化强国,我们的文化还是繁而未荣啊!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