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小儿科周瑞秋概述: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简称心衰,是指心脏在充足的回心血量的前提下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正常代谢和生长发育的需要。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小儿时期心衰以1岁以内发病率最高,其中尤以先天性心脏病引起者最多见。心肌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心糖原累积症等亦为重要病因。其诱发心衰的原因常为支气管肺炎,以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引起的心衰最为常见。儿童时期则以风湿性心脏病和急性肾炎所致的心衰较多见。此外,克山病、重度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维生素B1缺乏、电解质紊乱及缺氧等也可引起心衰。 当心脏发生心肌病损或长期负荷过重,心肌收缩逐步减退。早期通过加快心率、心肌肥厚和心脏扩大等进行代偿,调整排血量,以满足机体的需要,这个阶段为心功能代偿期,临床上不出现症状。后期心功能进一步减退。当上述代偿措施已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时,则出现静脉回流受阻,体内水分储留、脏器瘀血等心衰的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婴幼儿心衰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常见症状为呼吸快速、表浅,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烦躁多汗,哭声低弱,呼吸浅快,频率达50~100次/分,可见吸气三凹症,肺部可听到干罗音或哮鸣音,肝增大达肋下3cm以上。心脏增大,心率可增快达150~200次/分,多能听到奔马律。浮肿首先及于颜面、眼睑等部位,严重时鼻唇三角区呈现青紫。二、临床表现:年长儿心衰的临床表现与成人相似,表现为:①心排出量的不足:出现心动过速、心脏扩大和肥厚、奔马律、脉细弱、肤色苍白、湿冷、全身乏力或烦躁、厌食。②体静脉瘀血:肝肿大、颈静脉怒张、肝颈反流试验阳性、水肿、尿量减少、食欲不振、恶心呕吐。③肺静脉瘀血:呼吸急促、喘鸣音、细湿罗音、紫绀、呼吸困难和咳嗽、其中呼吸困难是最早起的症状。二、临床表现:●新生儿心衰的临床表现,早期的表现常不典型,表现为嗜睡、反应差、烦躁不安、乏力、拒食、呕吐、体重不增等非特异症状。随后常发展为全心衰竭,表现为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继之出现紫绀、肝大、肺底部罗音。三、辅助检查:包括:①胸部X线检查:心影普遍增大,搏动减弱,肺纹理增多,肺部瘀血。②心电图检查:不能表明有无心衰,对病因诊断及指导洋地黄应用有帮助。③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室和心房腔扩大,心室收缩时间间期延长和喷血分数降低。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时,二维超声心动图有助于诊断。心衰临床诊断指征如下:(1)(具备以下4项考虑心衰)1)呼吸急促婴儿呼吸频率>60次/分,幼儿>50次/分,儿童>40次/分。2)心动过速婴儿心率>160次/分,幼儿心率>140次/分,儿童>120次/分。3)心脏扩大体检、X线或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心脏扩大的证据。4)烦躁、哺喂困难、体重增加、尿少、水肿、多汗、青紫、呛咳、阵发性呼吸困难,具备2项以上。(2)具备以上4项加以下1项或以上2项加以下2项即可确诊心衰。1)肝脏肿大,婴幼儿在肋下≥3㎝,儿童>1㎝;进行性肝脏肿大或伴触痛者更有意义。2)肺水肿。3)奔马律。四、治疗原则:重要的是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疾病,增进心功能,去除过量潴留的钠和水分,以及降低氧的消耗和纠正代谢紊乱。如为先天性心脏病所引起,则内科治疗往往是术前的准备,而且术后尚需继续治疗一个时期。四、,作用可靠,给药途径方便(静脉、肌注、口服),故儿科应用最广。地高辛肌内注射局部疼痛,且吸收速度不稳定,故一般少用。若病情较重或不能口服者,可选用地高辛或毛花甙丙静注。可采用洋地黄化,即将总量的1/2、1/4、1/4每间隔4~6小时1次;在完成洋地黄化量后12小时,可开始给于口服地高辛维持量。将每日平均维持量分2次,隔12小时分服。对于轻度慢性心衰者,也可连续用地高辛维持量5~7天,进行缓慢洋地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