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永久的悔》教学设计(2).doc

格式:doc   大小:4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永久的悔》教学设计(2).doc

上传人:独角戏 2019/4/27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永久的悔》教学设计(2).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永久的悔教案1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的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味文章的风格与质朴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深情。   2、 引导学生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使其懂得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长辈相处的最佳方式。教学重点   1、 学****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平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2、 引导学生深入的品味生活,珍爱生活中的真善美,使学生珍惜现在,珍惜未来。教学难点   1、 对文中某些句子所包含的深厚感情的理解。   2、 理解全文的线索及文章的主题,了解本文在结构安排上的特点。教学方法:   讲授法、质疑法、讨论法教学工具:   录音机、录音带、小黑板教学课时:   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以前学过哪些与母亲有关的文章?(提问后师生齐背孟郊的《游子吟》)母亲是天底下最伟大的,可能我们有不理解的时候,但最后我们都有会明白的。因此,从古到今,无论是谁,都对母亲永生难忘,因为我们的生命是她给,我们的未来是他们撑起,我们有理由来歌颂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季羡林老先生,在90高龄写的一篇文章《永久的悔》(板书课题)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提问学生回答,检查预****情况。)   (附:季羡林:学术大师,自谦“杂家”,但杂而不失精,杂中有重点。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生于1911年,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文。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三、初读课文,正字音,理清结构。(一)分析课文第l、2自然段   、2自然段。   :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 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为什么说它是作者心中“永久”的悔? 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作者在第1段用了两个成语“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它们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抽学生回答,总结。   ,并加以点评。(二)让学生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明了文章线索   。   :刚才大家都阅读了课文,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大致了解。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这篇怀念母亲的文章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具体有哪些吃的呢? 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白的黄的红的。   :不错,“白的、黄的、红的”就是本文的线索,它贯穿文章始终。作者为什么要以吃的为线索呢?这一点作者在文中作了说明,请大家找出来。   。     :因为孩子最容易关心吃的东西,所以作者对小时候的记忆总与吃的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可以理解。但为什么母亲吃不到好东西这件事也会让他想起母亲呢?组织学生讨论。   ,并加以总结。四、布置作业   1、 整理笔记。   2、 解释下列词语:迎养 盈眶 简陋 俯拾皆是 唾手可得 懵懵懂懂 寄人篱下 第二课时一、复****提问解释下列词语:迎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