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案.doc

上传人:花开一叶 2019/4/28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山水田园诗四首》 二、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  2、学****鉴赏田园诗的方法。  3、品味诗歌意境美。  4、领会评价重点词语。  5、主旨的理解。                     三、学****要点 (一)学****宿建德江》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有《孟浩然集》,存诗二百余首。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   2、基本解读     这首诗写诗人的羁旅愁思。(主旨)     起句“移舟泊烟渚”,泊,停船过夜。诗人停船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日暮客愁新”,客,诗人自指。日暮,诗人又有了新的愁思。     三、四句并列写景,但有时间先后之分。“野旷天低树”是“日暮”泊舟所见:原野空旷,天空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顶上倾斜下去。“江清月近人”,表明时已夜晚,明月在天,倒影在水中,诗人于船上俯视江水,看见月亮是如此之近。这两句一写远眺,一写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   3、鉴赏要点     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参见教科书“阅读向导”(三)] 4、相关资料     ①“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低”字“近”字,宋人所谓诗眼,却无造作痕,此唐诗之妙也。                                         (清张谦宜《幺见斋诗谈》,上海古籍出版社《清诗话续编》本)     ②孟浩然诗云“江清月近人”,杜陵云“江月去人只数尺”,子美视浩然为前辈,岂祖述而敷衍之耶?浩然之句浑涵,子美之句精工。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③“低”字从“旷”字生出,“近”字从“清”字生出。野惟旷,故见天低于树;江惟清,故觉月近于人。清旷极矣。烟际泊宿,恍置身海角天涯、寂寥无人之境,凄然四顾,弥觉家乡之远,故云“客愁新”也。下二句不是写景,有“愁”字在内。                         (清刘宏煦《唐诗真趣编》,清刻本)   (二)学****终南望余雪》   1、作者简介     祖咏(699—约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后仕途失意,移居汝坟。曾南游江南,北上蓟门。与王维、储光羲、卢象、丘为等友善。《全唐诗》编诗一卷。   2、基本解读     这首诗写在长安城中眺望终南山积雪景象,并预感到城中日暮,将更加寒冷逼人。(主旨)     前二句写在长安眺望终南山,看到它的北面山形秀美,积雪高高覆盖在上面,如同漂浮在云端。     后二句中,“林表明霁色”,雪后初晴,林梢的日光和积雪的反光相辉映,一片明亮。“城中增暮寒”,俗语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又临黄昏,“日暮天寒”非常自然。可见结句写实之妙,结得确实“意尽”。   3、鉴赏要点     这首诗炼字精准。     “浮”:积雪是不可能“浮”在云端的,那么只能是终南山顶高耸入云,突出于云端之上;且云在山腰缭绕飘动,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望去才好似漂浮在云端之上。 “霁”、“明”:霁,指雨雪初停后的阳光。明,此处用为动词,染亮。诗说“林表”之上有阳光,而不说林中、林下,也不说山脚、山腰,是因为只有在终南山高处才有阳光,表明已是西山衔日,林表上的日光正是落日的余辉,既染亮了林表,当然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于是便带出了结句中的“暮”字。   4、问题探究     为何只有雨雪初晴之时才能在长安城中看到终南山的真面目呢?除了实地考察之外,另有贾岛《望山》诗可证:“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霾一似扫,浩翠泻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是说久雨之后,终南山美景如画,如同在长安百万人家门前张开一张张翠绿的屏风。   5、相关资料     ①已霁犹寒,越见积雪。       (明李攀龙辑,袁宏道校《唐诗训解》,明万历四十六年居仁堂刻本)     ②四句一气相衔。惟阴岭日所不照故有积雪,惟积雪至于云端,故林表有明霁之色,而城中之暮寒自增也。                           (清刘文蔚《唐诗合选详解》,上海扫叶山房1917年石印本)     ③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                            (霍松林《唐诗精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三)学****田家杂兴八首(其二)》 1、作者简介     储光羲(约706—约762),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郡望兖州(今属山东)。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